本篇文章1329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央网络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开始治理通过app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这是自2019年四个部门实施这一专项治理工作以来,中国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它仍然侧重于应用程序,这是一个非法和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经常发生的领域,治理工作具有连续性。
此前,7月13日,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2020年建立第二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的提案征求意见。这批有10个国家标准项目提案,全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其中4个针对生物特征数据安全(人脸、基因、步态、声纹),6个针对主流互联网应用数据安全(网上购物、即时通讯、网上支付、网上租车、网上音视频、快递物流)。
在2020年应对COVID-19肺炎疫情期间,大数据在支持防控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个人信息保护也非常严重。这一次,该应用程序的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推出是与这种情况分不开的。
今年的治理工作有很多亮点。例如:扩大评估范围,包括应用程序、软件开发工具包和小应用程序;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进行专门研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关闭应用商店安全审查入口;发布个人信息收集并使用合规自我评估工具;推广应用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评估培训等。
无论是应对社会关切还是建立新的主要系统,上述优先事项都是科学、及时和必要的。正如四个部门指出的那样,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根据2019年专项治理工作的结果,今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如何标本兼治,工资停发?治理效果如何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
这需要更仔细的部署、更坚定的决心和更果断的措施。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建立正常的工作机制。当前治理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应该是巩固和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例如,临时设置的应用程序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治理工作组被物化;依法建立四个部门与治理工作组的工作关系。在国家网络信息部的统筹协调下,后续地区和行业可以探索建立专门的治理机制,对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应用程序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进行治理,重点治理地区和行业应用程序。
二是明确处罚机制。在2019年专项治理过程中,央视“新闻1+1”栏目披露,工作人员逐项核实了专项治理工作组通报的违法违规应用清单,发现大部分相关企业行动迟缓,甚至充耳不闻。显然,惩罚是不够的,而且是令人发痒的;单一的惩罚手段和不足的威慑是早期的突出问题。"如果处罚是不必要的,禁令将不起作用。"非法应用的处罚和通报机制应依法建立,违法行为应依法惩处。企业信用、工商检查、上市审查等活动应与非法应用列表相关联,以显示治理效率。治理效果的最终成败就在于此。
第三,设立专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和调查的数据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除了工作重点不同,还有重复管理的因素。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授权在法律层面上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在这方面,应明确界定专门机构、支助小组和运作规则。在实践中,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不完整、不完整和被动的,这也是根本原因。全国人大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工作,重点是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央视评论:App治理再出击 抽薪止沸工作机制应常态化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