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0字,读完约2分钟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官镇是毛泽东主席“商洛特区每户种植一升核桃”指示的诞生地。南平村的魏建成了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该县产生的核桃壳和山茱萸核废弃物。与此同时,他还利用活性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发展反季节蔬菜和蘑菇等行业,这导致贫困家庭获得地租、分享支持基金的红利,以及大量在企业工作的收入。他找到了一条通过贸易促进农业,通过工业引领农业,通过工业使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丹凤县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驱动、农民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地鼓励基层创新。项目资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准确,探索“产业驱动”、“项目驱动”、“资产资源收入”、“新合作”、“服务创收”发展路径,努力建设党建试点,发展集体经济,推进扶贫开发。
保定村党支部是一个以乡村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商业城镇。该分行在投资超过40万元的龙头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丹凤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儿童游乐场、游泳池、羽毛球场、网球场、高端家园、丛林发展训练基地、秦岭健身步道等项目已经建成。全村人均年分红600多元,10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扶贫,使“优秀景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品牌更好更强。
龙家寨街道办事处赵沟村党支部紧紧围绕“转移、稳定、脱贫”的目标,积极实施移民社区党建“凝聚人心、温暖人心”工程,探索“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建筑长)”的社区治理模式,“党支部建在社区,党群建在建筑内”,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联系心、育人、惠民”活动
为了克服单一种植和养殖的收入限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丹凤县引导农民逐项量化签订合同,投资经营主体,参与分红,分享耕地权益、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因素。向38个贫困村投入3000万元启动扶贫互助基金协会,将铁玉铺镇东川村等6个村的300个双孢蘑菇大棚量化到731户贫困家庭参与运营;城市景区、乡村景观、工业绿化“三位一体”,全区旅游业蓬勃发展,3500多名贫困人口入股耕地、林地、房地产,实现了园区向景区、农村住宅向商品房、资本向股份的完美转型。(苏、、范立人)
:张静文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陕西冯丹: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