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颤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通用知识平台。“2019斗智创造者大会”近日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在演讲中指出,以颤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提升了互联网产业的内容价值,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生态系统。
会议宣布了中国第一个短片知识包容性行动“斗知识计划”第一年的“抄本”。截至12月2日,拥有超过10,000个颤音粉丝的知识内容创作者的数量已经超过74,000。这些高质量的知识内容创作者共制作了1985万个高质量的知识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1.9万亿次;他们创造的知识内容每天被广播超过52.1亿次,每天被表扬超过1.6亿次。每一个知识短片都达到了近10万人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发表了演讲
“以中国14亿人口为基础,普通人每天学习4次颤音的知识内容,这意味着颤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包容平台。”王晓红认为,互联网突破了数千年来信息载体的局限和知识流通的封闭,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技术条件,使知识生产的主体更加多样化,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便捷,促进了知识更深层次的转化。短片作为互联网发展中的最新媒体形式,已经从时间维度和the/きだよよ0/dimension把知识变成了感性和touchable/きだよよ0/form,并使知识的生产者、叙述者、接收者、传播者和信息环境形成了统一的结构。
作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短片知识普及行动,“斗知识计划”是由颤音和权威机构联合发起的,号召有能力创造知识内容的组织和个人基于颤音创作和发布知识短片,以促进知识的传播、交流和学习。在“斗知识计划”的推动下,颤音形成了一个研究人员、专业教师和基层人才争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课堂副刊和素质技能相得益彰的三维知识内容生态。例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颤音昵称:“鲁先生在玩骨头”)、四川省广元中学化学教师(颤音昵称:“项伯先生”)和同济大学的mba就应运而生了。
王晓红认为,短片从学习参与、分享和社会合作三个层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有助于促进普遍知识的实现。首先,“短片+无处不在的参与”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王晓红指出,短视频短而易得,降低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门槛,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无处不在的参与成为现实,并使独立学习成为可能。
其次,“短片+接力分享”使学习动机成为专业能力。王晓红认为,短片让普通人成为知识传授者,获得个人价值提升和满足感;观众也获得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成为潜在的新知识传授者。短片促进了“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和“分享知识”三个环节的持续流通,使生产者和传播者融为一体,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知识的“普及”和“受益”。
最后,“短视频+开放协作”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包容性和透明度,并自下而上。王晓红说,从单个用户共享,到小规模的群体共享,再到大规模的网络社区共同创造,知识生产的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最终会带来全社会知识的积累和碰撞,使知识共享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王晓红指出,短片本质上促进了分享和共同创造,从而拓宽了知识传播的途径,改善了知识传播的环境。她说,在“斗知识计划”之后,她还看到其他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各种传播服务知识的措施。“知识内容在空之前就已经在互联网行业获得了关注。这一趋势反映了互联网内容从单一娱乐向知识的升级。可以说,以颤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推动了互联网内容产业的价值转移。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中国传媒大学王晓红: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带动互联网内容价值提升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