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5字,读完约2分钟

353万部戏,0个人下订单?近日,微博平台发布消息称,部分用户通过网上红色账户付费推广产品,发现该账户存在严重的“刷数据”行为,经微博调查证实,决定关闭该账户。

对于业内长期存在的数据欺诈问题,一些网民嘲讽道:“我知道数据有水,但至少是油中有水。”水中几乎有一点油。谁想到这一次都是水,没有一滴油。”毫无疑问,这场带有黑色幽默的闹剧揭开了“网红+电子商务”新模式下数据欺诈的冰山一角。

本来,借助网红推动电子商务销售的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些“网红商品”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数据欺诈灰色产业。此前,有媒体透露,中国至少有1000个刷牙平台,其中100个每月流量超过200万元,估计有900多万员工。很难想象这数百万从业者是如何与平台方、网红等勾结的。,并将数据放入“皇帝的新衣”中。

为什么刷数据和伪造数据成为行业的慢性病?今年10月17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项最严格要求的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检查局局长杨宏灿说了一句真心话:“一些企业抱着发财的念头,人为抬高价格,却不太注意商品质量。”

没错。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增加曝光率是正常的。然而,把你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修饰”你自己的数据上,而不是升级你的产品和服务,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更别说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伤害了消费者,监管当局不会放过袖手旁观,即使他们侥幸逃脱,受骗的消费者也不会放弃。

嘴里说着“吻”,但你想到的是口袋里的钱。这种歪门邪道注定不会长久。透支消费者的信心,也出卖品牌所有者的利益。前一段时间,第三方监控平台《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异常流量比例为30.2%,异常流量造成的品牌广告损失超过260亿元。一整天,我都在想“骗一笔钱就是一笔钱。”很久以后,哪个世界知名品牌敢和你做生意?

别让电商数据成为“皇帝的新衣”

直截了当地说,电子商务数据欺诈通常是被禁止的,因为好处远远大于成本。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依靠分阶段整改是不够的。相关部门应建立网上检查机制、网上“随货”信用体系等。,对整个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形成规范化的防伪行动,挤出“注水”爆炸,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别让电商数据成为“皇帝的新衣”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