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长沙6月16日电诗意的家园,生机勃勃的农业温室,清新的文明,振奋人心的“红色教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近日,新华社记者来到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感受这里的巨大变化。

继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韶山推进了教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了红色教育与培训、科研旅游专题课程,建设了一批红色教育教学基地,拓展了体验基地。每年都有20万人来到韶山参加红色教育和研究旅行。

韶山村在夏天是翠绿和微风在徐来。记者在韶山铜像广场看到红旗在飘扬,游客在编织。在广场的中央,八个大字“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记住使命”闪耀着光芒。成群结队的游客排队向青铜雕像赠送花篮,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韶山市委书记唐杰表示,韶山市成立了红色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力争把全区建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生动课堂,韶山核心景区也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在中共韶山特委党史陈列馆,韶山村党委书记毛春山告诉记者:“韶山借用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党的理论说教与实例、真实场景和亲身经历结合起来。许多讲师变成老师,围绕主题讲故事。整个庐山成了党性教育的红色课堂。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

村民们生活得很好。

70年前,韶山村有一首歌谣,“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九户都是穷人。还有不嫁韶山冲的女人,还有一辈子的地瓜棒。”。在过去的70年里,贫困小山村的发展一直在加速,旧的面貌已经变成了新的面貌。

1993年,韶山村计划以股份制的形式建设第一个景区项目——毛泽东纪念公园,成为推动村集体增收的“引擎”。多年来,纪念公园的年营业收入最高时达到600万元。

过去,韶山市尹田村发展滞后。57岁的常艳是他的茅草屋的童年记忆。除了雨天漏水和冷天漏气之外,还有一个5瓦的灯泡可以“跨越”几个房间。“在与房间相连的墙上打一个洞,灯泡就会挂起来。在洞里,几个房间都有灯。”

如今,尹田村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笔直的道路连接着每一个家庭,40多名工人在白色温室里工作,数百磅蘑菇被装在附近的冷库里。“到8月份,这里的观赏灵芝可以长到1米多宽,是村民致富的法宝。”延长高兴地说。

今年,尹田村已成为韶山市新时期文明实践的试点示范村。在淡季,村民们在村子的小广场跳舞、散步和打球。"邻里和睦,农村生活越来越好!"村民唐对说:

韶山村和尹田村的变迁是韶山城市发展的缩影。如今,韶山33个村中有29个是美丽乡村的省级示范村,4个镇都已成为国家生态镇。

农村振兴速度加快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韶山有一个拥有300多家分店的大型餐饮集团——茅家酒店,涌现出一批带动村民致富的特色寄宿家庭。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加速了农村的振兴。

在距离韶山核心景区2公里的邵润村,80后龙文建造了一座“梦幻小屋”。使用木材、土砖、竹子等。建造一个具有动画特色的小屋,用空色调和家具,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这个寄宿家庭已经成为韶山的“净红色景区”,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这里“打卡”。

目前,寄宿家庭产业已经成为韶山发展全球旅游业的一大景观。来自韶山村的36岁的沈楚华(音译)在外出打工方面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去年他回家创业。一座崭新的三层楼建筑是沈楚华新建的B&酒店。他带记者参观他设计和装修的客房,他对家具和陈设了如指掌。

采摘蕨菜和挖竹笋...许多游客带着家人来到B&B。站在自己的家门前,沈楚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寄宿家庭就像乡村里的一首诗。这首诗讲述了村民的过去和我们的未来。”

“敢于在新的一天教日月,以牺牲更多的雄心”,愿意努力工作的韶山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如今,韶山有着繁荣的市场、美丽的乡村、芬芳的鲜花和水果、干净的村庄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蔡帅主演陈玉玺)

纪爱玲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从沧桑看韶山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