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5字,读完约4分钟
当我们借助互联网自由浏览和阅读免费、快速、海量的网络信息时,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交通欺诈、账户操纵等行为也在污染着网络生态。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近日发布了《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网络暴力是一种“癌症”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8.89%的青少年在上网时遇到过暴力和虐待信息。其中,暴力侮辱多为“网络嘲笑和讽刺”和“侮辱或使用侮辱性词语”,分别占74.71%和77.01%;其次是“恶意图片或动态图片”(53.87%)和“语言或文字恐吓”(45.49%)。
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和隐蔽性,网络暴力已经成为威胁互联网环境的一大毒瘤。许多网民在网上发布未经证实或证实的网络事件的有害、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虚假陈述,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声誉和隐私权。
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的升级版。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两个男孩在游泳池里发生了争执。后来,安医生在网上被人肉搜索,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生活。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领域的各种混乱是网络信息发布者缺乏责任意识的体现。这一次,网络信息办出台了相关规定,对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实行问责制,这可能会对未来的网络生态治理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给空电视台的房间洗个“澡”
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需要建立和完善全面的网络管理体系;二是要维护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条例》中的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和完善全面的网络治理体系,打造清晰的网络空,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目标是促进积极的能量,处理非法和非,
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的生态管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需要带头承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内容制作者应保证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应具有积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履行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的生态治理机制。互联网上出现“夸夸群”后,“互杀群”和“互喷群”也相继出现,群友之间出现不合理的谩骂和指责,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成为网络语言暴力的滋生地。
网民的自律也很重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8.54亿,其中9.9%具有大学以上学历,56.9%具有初中以下学历。包括年轻网民在内的广大网民应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文明上网。青少年在中国网民中占很大比例。因为他们没有深入世界,他们的人生观正在形成,所以他们在网上发表不恰当的评论并不少见。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与此同时,鉴于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直播等媒体模式,用户应该认识到,空的这些网络并不违法。
做好网络治理工作
《条例》的颁布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全面的网络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提升网络治理能力,打造清晰的网络空.
《条例》的颁布是新时期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的良好开端。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单勇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是实现互联网良性生态治理的根本措施。目前,我们正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以改善互联网领域的治理。”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强化责任意识,依法删除违法违规的帖子、评论、回复等内容。”单勇认为,当前互联网是一个基于平台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强调平台社会和平台治理。在未来的互联网生态治理中,我们应该努力实现整体社会安全与个人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在为个人信息和数据权利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网络安全。网络监管者还应拓宽其治理思路,并使其在互联网生态领域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场硬仗。包括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用户在内的许多主体都应该参与其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赢得这场战斗。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拔除网络生态“杂草”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