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3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中国南方许多地方持续下大雨。广西、四川、重庆、江西、湖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方发生了洪水,许多河流和地质灾害也发生了洪水。防洪和抗洪已进入关键阶段。
随着国家防洪减灾体系的逐步完善,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更多的智能防洪措施出现了,手机程序及时更新了最新的洪水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冲”到了防洪的第一线……防洪领域管理理念和应用技术的创新使防洪更加智能化。
始终坚持通信,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线路
南昌安义县气象台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目前,我县已有暴雨和局部暴雨。请注意防止城市桎梏,雷暴,山洪和地质灾害。”
6月2日22: 00,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向所有用户的手机发送了一条特殊的短信。这是江西省首次启动针对特殊情况的全网应急发布机制。
据了解,以手机短信和微信为手段的防汛预警已在全国许多省市普及。
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会议精神,再次强调、再次动员和重新部署工业通信行业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立足于“预防大洪水、抵御大干旱、抓住大风险、挽救大灾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扎实推进工业通信行业防汛抗旱工作。
同时,通过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合作,依靠三大运营商向公众和外界发送预警信息,水利部门努力实现监测预警信息的全覆盖。
面对舆论,基础电信企业与铁塔公司紧密合作,相互配合,优先通过国家主干光缆等重要通信设施,满足人民24小时不间断通信需求。
6月,北京移动组织了十几次防汛信息报告演练,并通过自行开发的“多场景综合监控支持系统”,模拟了当降雨强度达到蓝色或以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通过该系统,信息报告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确保洪水对网络的影响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为启动防汛应急工作做好准备。
自汛期以来,江苏联通已退役378个基站,修复336个基站,派出911名支援人员,派出496辆抢修车,使用239台发电机。
湖北移动从6月27日开始应急响应。截至目前,已派出95名抢修人员、51辆抢修车、113台油机,冲过115个停电基站、37个退役基站,修复了18条受损光缆,充分保障了汛期通信。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致妤说,由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利部从全国12万个洪水预报站收集雨水信息只需10分钟到15分钟,洪水预报只需几分钟。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洪水预报能力。
嗅到“洪水”的气息,将流行的技术转移,展示其才华
无人驾驶飞行器、机器人、5g技术...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这些流行技术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一系列“黑色技术”从各个方向帮助防汛抗洪,有效提高了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5g网络刚刚投入商业使用一年,已经成为防洪救灾的“法宝”。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利用5g vr技术创新实时水位观测功能,使监测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水位变化,大大提高了汛期巡查的效率。
在洪水监测预报方面,湖北省积极探索各种仪器在空水上和水下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发了巡逻无人机、5g智能无人救生艇、水下探视仪等一系列监控设备。
在四川,无人机在抗洪抢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洪涝灾害中,无人机具有快速、准确、全天候的优势,可以将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发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被困,无人机可以通过携带的设备进行搜索和定位。该设备具有夜视功能,可实现全天候救援,并将物资准确运送给被困人员。
为了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全国各地都创新思路,积极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防洪效益。
在浙江省杭州市,水务部门利用潜望镜和机器人检查管道损坏和淤积情况,并在汛期前对管网进行清洗,以确保管网畅通,防止汛期城市内涝。
江西今年汛期实施“智能防汛”是一项新举措,利用代码扫描技术实现防汛现场的“身份识别”和巡视员的gps定位。救援人员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他们就会收到该地点的名称、里程和地理概况的短信,同时,定位信息会传送到数千英里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贵阳市白云区,依托物联网技术,在可视化地图上标注雨季易积水路段,对易积水路段进行监控,形成辖区防洪调度网络。同时,辖区内1000多盏路灯装有路灯传感器,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远程控制和隐患排查。
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各地要加强“科技防洪”,通过智能联动,发挥组合拳,实现智能防洪和科学减灾。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5G、无人机助力 “黑科技”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