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3字,读完约7分钟

北斗网络卫星发射空,成功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临床上成功研制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首次创造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科学仪器”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在过去的2018年,中国的一个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突破,并引领了世界。从漠河以北到海南以南,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始终活跃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在寒冷的冬天,国家图书馆的艺术中心是温暖的。近日,中国科学院数十个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见证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团队”荣誉的诞生。科学技术领域的六位专家、两个科研创新团队和一批当代人民科学家,几十年来扎根于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信念,为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源头创新:积累财富,攀登科学高峰

办公室的黑板上总是写满了数学公式

作为中国数学领域的后起之秀,田野为“千年问题”提供了一条接近最终答案的线索,这在整个数学领域还是第一次引起轰动。他的作品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继陈景润之后中国最好的作品”。

思考是数学家的工作方法之一,而田野也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学者。他回忆说,在2012年得到“同一个余数问题(bsd猜想)”的关键线索之前,他曾去图书馆看书。就在椅子打开准备坐下的时候,窗外的阳光洒在我的头上,这个长期困惑的问题突然产生了灵感。

“数学的奇妙之处在于,在你经历了艰苦的思考和学习之后,答案也许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田野说,“我不是天才。我能坚持到今天,主要是因为我发自内心的兴趣和不懈的探索。”

青年科学家陈也获得了“年度创新人物”的称号。他是中国科技大学三年级的研究员,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芯片的开发者之一。寒武纪智能处理能效“秒杀”传统芯片,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效率。《科学》杂志称其为国际公认的领导者和这方面的先驱。

在外人看来,陈是一个总能“在弯角超车”的天才。对此,他回应道:“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有必要努力实现‘曲线超车’。”谈到成功之路,他说兴趣对他自己有很大的影响。童年时,父母非常注重培养他的好奇心。对孩子来说,兴趣比方向更重要。

坚守本心:写在祖国的土地上

李新荣看着“草方格”的生长

1997年,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李新荣放弃了留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机会,回到了以“草栅”防沙闻名的中国西北沙坡头站。

脆弱的“草方格”成功抵御了腾格里沙漠“桀骜不驯”的入侵,结束了“沙逼人退”的长期困境。近年来,他率先研究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和水文功能,开展了人工栽培和定植技术的研究,大大缩短了生物结皮的形成时间,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怀特的空白。

“我们从事野外生态学研究,这与实验室研究不同。论文不仅要发表在杂志上,还要写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然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学习无处不在”……这是李新荣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正是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勤奋无私的精神,使团队永远扎根于沙漠,愿意默默奉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李新荣和他的团队将一如既往,以“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继续推进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真正帮助穷人”的曾富平也获得了“年度先锋”的称号。“这里四面环山,玉米和红薯都种在石缝里,农民们喝上好的玉米糊,住在四面通风的茅草房里……”曾富平回忆说,1994年,当他第一次来到广西环江县时,他被当地的贫困震惊了,从此开始了他20多年的科技扶贫生活。

24年来,曾富平始终站在扶贫的第一线,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移民扶贫试验区,带领团队开启了石漠化治理和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新里程碑。他创办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区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不到300元增加到2016年的9226元,生活水平超过了周边地区的平均水平。

广西环江县作为典型的石漠化贫困地区,其科技扶贫成果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科技扶贫项目,继续努力解决喀斯特山区的脱贫致富问题谈到未来的计划,曾富平的内心仍然是关心贫困地区的人们。

无私奉献:演绎美好生活的毅力和毅力

黄辉(左)在西沙群岛的珊瑚修复点

“天上没有鸟,地上没有草,一天四季,风吹盐吹沙”,这是对青海柴达木盆地恶劣环境的生动描述。

32年前,为了开发我国紧缺的化工原料,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王敏自愿来到青海盐湖,开始了探索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开始了她沙漠、盐碱和黄土的生活。

翻越高山,穿越戈壁沙漠,在风中沉睡...这几乎是王民团队收集基础数据的正常工作。王敏的团队用了近8年时间,创造性地解决了世界范围内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的难题,实现了1000吨盐湖提锂项目的投产。这群研究人员喝着腐烂的盐鼠水,吃着“盐鼠味”的米饭,忍受着风霜的寂寞,真正享受着戈壁的壮丽景色。

美丽的女科学家黄辉和王敏一起上台接受了“年度感动人”奖。与珊瑚为友,与虾、贝为伴……她潜泳近30年,科学考察了中国东南广大海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珊瑚人工育苗。目前,黄辉已在西沙群岛和南海南部建立了一个300亩的珊瑚礁修复示范区,可培育4万条碎珊瑚枝。

黄辉自1996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珊瑚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学研究。她严谨求实的科研立场,多次填补了空相关领域的空白,引领和推动了珊瑚礁生态研究领域的发展,不愧为“珊瑚美人”。

前进:一起写下家乡和国家的感受

孙强团队观察了克隆猴子“中钟”和“花花”的发育过程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上许多顶尖的实验室都试图克服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世界性问题,但都失败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体细胞克隆猴子团队坚决接受了这一挑战。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在2017年底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子。这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抢占了国际脑科学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这个由孙强领导的团队在江苏省苏州的一个荒岛上开始了这项实验。与国外相比,它在项目初期没有优势,但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接受《人民日报在线》采访时,孙强说他对实验中的“失败”印象最深。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个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们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朝着科学研究的目标冲刺。此外,研究人员和兽医相互信任,总是一起工作,这使得团队成功。

“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党支部书记孙在村里接受了“年度团队”奖。自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已派出9批116名干部留在农村,在最难维持稳定的最贫困、新疆和莫玉贤的6个村庄工作,引进科技扶贫项目,开展普通话培训,在家里讲解法律,宣传政策,制定规章制度。

孙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近三分之一的党支部党员干部都在农村工作,形成了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伍”。近年来,莫玉贤农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周一早上,所有的村民升起国旗,唱国歌。他们热衷于学习普通话,积极参加科普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

“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今后,中国科学院的团队还将采取多管齐下的扶贫方式。一是优化科研项目布局,探索产业引进;二是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三是始终把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孙对说了一下调查组今后在南疆的支援计划。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