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85字,读完约13分钟

“神舟”与“天宫”在轨组合仿真图。

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是新中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杰出代表。

中国药剂师涂有友因在开发治疗疟疾药物中发现青蒿素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为屠呦呦(左)接受瑞典国王颁发的奖状。

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独立设计建造的大型水电站,为三峡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本报信息

上图:中国大型客机c919的雄伟姿态。

下图:中国极地科研功勋船“雪龙”。

所有未标明来源的图片均由新华社发送

高等学校在中国腾飞

2019年3月1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长征三号乙从天而降,成功将中兴6c号卫星送入轨道。“第300次了!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00次发射中国宇航员尝到了这个数字的特殊含义。此时此刻,长征火箭首次飞行已经有49年了。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运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一次发射创造了两项记录,中国的太空历史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里程碑,这就是中国“4月24日”太空日的由来。此时此刻,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中国已经奋斗了14年。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委员会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空工业的意见。两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空工业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中国航空空和火箭工业,中国的航天工业由此起步。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从第一枚火箭到一箭三星;从研制和发射通信卫星到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形成卫星星座;从无人驾驶的测试飞船到载人飞船和宇航员离开机舱;从单人短时间空飞行到多人时间空工作生活30多天;从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到软着陆,进行定点和巡逻探测...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大踏步地走在国际航天事业的前列,为人类理解和利用Tai/きだよ 0。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空科技进步永无止境,中国航天正在积聚力量,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嫦娥五号计划于今年发射,完成采样和返回月球表面的任务,实现中国航天飞行的“四个第一”:首次从月球表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无人交会对接,首次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带着月球土壤返回地球。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发射空站核心舱,将于2022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空的国际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国际社会开放。中国计划在2020年首次开展火星探测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逻,开展火星全球综合环绕探测和局部区域巡逻探测。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九霄云外,见证中国的腾飞!

更快的重建时间空真的很英勇

时间空是人类感知世界最基本的维度。新中国的科技进步极大地刷新了中国人的时代空观和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中国建成了日益高效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航线网和互联网,促进了人员、物流和信息的无障碍流动。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约为新中国成立时的6.5倍。其中,高速铁路近3万公里,占全球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的2/3。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把“天然屏障”变成了“大道”,把“场外”变成了“城市”,催生了一批“高速铁路新城”,激活了“高速铁路经济”。铁路软件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线购票、刷脸、智能机器人领路等。,这使人们在铁路上旅行更加悠闲和舒适。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1984年,一种新的封闭道路基础设施“高速公路”被引入中国。同年6月和12月,辽东半岛和华东开通了神达线和胡加线两条线路,分别于1990年和1988年通车,大大提高了行车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中国公路建设的热潮已经开始。截至2018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普通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1万公里,到2018年底已超过470万公里。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今年9月底,超大型国际航空空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正式启用。其容量相当于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2号航站楼和3号航站楼的总和。长期规划有7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亿人次。新中国成立时,在“两航起义”中,归侨手中只有十几架飞机和几个机场。到2018年,中国大陆将有235个空民航(认证)机场,3639架运输机和1100万架飞机起降。中国人空运输和货物航行空运输更方便快捷。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广电发放5g商业牌照。中国率先开启了5g商业应用的第一年,这是在互联网进入中国大约25年后,也是在中国成功开发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61年后。中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的1g网络加速演进到2g、3g、4g和5g网络,使中国迅速融入“地球村”,推动“互联网+”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消费互联网和生产互联网取得长足进步。可以预见,随着高速、宽带、宽连接的5g网络的普及,中国互联网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更深的水下就像一条龙

2018年12月中旬,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钛合金球罐焊接工作完成。它是中国自主开发制造的,能够承受10000米深海的压力,凝聚了中国科学家几十年的心血。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将进入海洋试验阶段,能够到达全球海洋的任何深度,从而实现全海深度进入。

走进深蓝,走进整个海洋,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新中国海洋科技致力于突破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载人深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浅海到深海、从单一发展到系列发展的飞跃。经过10年的示范和项目建设,以及10年的科学研究,蛟龙7000米载人潜水器于2012年完成了开发和海上试验。2017年,深海勇士45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无人深潜技术发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先导,构建优势互补、无人与载人协同作业的潜水器集成系统。中国正在朝着实现全海深度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的目标稳步前进。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8588米深!这就相当于从喜马拉雅主峰的顶峰撞上了山脚下。2019年2月,中石化宣布西北油田顺北油气田顺北英1井创下亚洲纪录,标志着中国掌握了世界先进的超深井钻井技术。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和石油工作者努力开发深埋地下的石油资源并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力的目标。1952年8月,甘肃玉门油田开发战役开始。五年后,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建成。1955年发现的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此后四川、大庆、胜利等大油田相继开发。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对中国科学家来说,在广阔的国土下寻找各种矿产资源是一项更为基础的工程。2008年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即“深部探测计划”。2014年4月,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的宋克第二口井钻井,历时4年多,钻井深度7018米。成为亚洲国家开展的最深大陆科学钻探,也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建立以来22年来开展的最深钻探,在深钻探技术和白垩纪大陆古气候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更远的地方,没有恐惧,极地的风滚滚而来

1980年1月12日,在南纬77℃±51℃,东经166℃±37℃的条件下,一架大力士运输机在南极洲罗斯岛麦克默多科学研究站机场顺利着陆。两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从飞机上下来。他们是张青松和他的同伴董兆干。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登上遥远的南极进行科学研究,揭开了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序幕。

当张青松和董兆干登陆南极时,南极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许多科学研究站,中国无疑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后来者。然而,中国科学家进入南极科学研究的梦想和知道南极已经启航。1956年,在制定科学和技术发展的12年长期计划纲要时,讨论了南极考察。

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洲的破冰之旅为独立建设自己的科学研究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中国于1984年11月执行了第一次南极科学研究任务,并派出590多个科研小组向南极推进。1985年2月,南极长城站在乔治岛的菲尔德半岛建成,中国的极地科学研究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随后的34年里,中国每年都派科研小组到南极,并建造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第五个科研站位于罗斯海,现已进入建设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极地科学研究船也被来自向阳红10号的专业破冰船龙雪所取代,它没有破冰能力,而极地号已经开始有破冰能力。不久前,中国自行研制的现代破冰船“龙雪2号”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的极地科研能力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1949年至1951年,武汉测绘大学高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大地测量局任工程师。在此期间,他进入了加拿大北极圈内的无人地带,在测量时碰巧遇到了地球的北磁极。这是中国人在北极的一次重要的科学研究经历。之后,一些中国科学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北极。从1999年7月到9月,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北极考察,然后又组织了9次。目前,中国的第十个北极科学研究任务正在实施中。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中国建立了北极科学研究站,即黄河站,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该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森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能力。

更大的平湖碧波折射高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发展水电、突破能源瓶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957年4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电工程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这是新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历时仅3年,第一台发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行。1977年,9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662,500千瓦,为华东电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水电“黄埔军校”,为包括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在内的后续大型水电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大约三年后这条河被切断了。2002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转子在三峡施工现场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第一台大型机组的安装基本完成,进入总装阶段。2003年6月,三峡船闸开始试航。2018年,三峡电站年发电量将超过1000亿千瓦时。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882亿千瓦时。截至目前,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19亿吨标准煤和减少8.58亿吨二氧化碳。三峡工程是新中国在世界水电史上创造的一个伟大奇迹。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2018年10月20日,“昆龙ag600”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水上首飞,实现两栖全能,填补了中国大型两栖飞机发展的空空白。此前,国内大型运输机云-20和国内大型客机c919分别于2013年1月和2017年5月进行了首次成功飞行。中国的大型飞机“三剑客”都取得了突破。

新中国的大飞机之路并不平坦。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提出要赶上飞机的发展。1970年8月,大型飞机项目启动。经过10年的努力,云10终于在1980年成功起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大型飞机项目一度搁浅。直到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批准了大型飞机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中国的大型飞机项目正式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它终于实现了。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更精确的天体尺万仞测量毫分钟

“中国厘米级天空尺”——用户称赞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出色的精确定位性能。为了建造这种超高精度的尺子,新中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奋斗了34年,其中仅可行性论证就花了9年,然后又花了25年才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火箭为核心的空间科技被列为重点发展目标。然而,由于科技和产业基础薄弱,建设导航卫星星座系统的道路十分艰难。

1970年,中国开始研究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和方案。1986年,它开始论证可行性。1994年和2004年,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系统相继启动,导航服务范围和导航精度不断提高。到2015年,它的精度已经达到了米级。随着北斗地面增强系统的建设和龙葵系统的建设于2016年11月启动,北斗导航精度已向厘米级迈进,支持包括智能驾驶在内的各种导航和定位服务。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北斗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提高得益于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授时精度的飞跃。事实上,时钟计数作为导航卫星的频率基准,直接决定着导航卫星的定位、测距和定时精度,是导航卫星的关键。不同的计时工具在精确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机械表每天大约有一秒钟的误差,石英表每天大约有0.1秒钟的误差,原子钟在百万年中有一秒钟的误差。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加强原子钟的开发,并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地面首创氢脉泽。为了满足卫星载荷的要求,中国科学家努力使其小型化。北斗系统初期建设部署了铷原子钟,其在轨服务能力能够满足我国区域导航定位的要求。之后,中国科学家升级了原子钟。2018年底,一个每3000万年只有一秒钟误差的原子钟诞生了,“中国精密”再次实现了新的突破。

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高精度授时不仅应用于卫星导航领域,而且在通信、金融、电力、交通等许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中国精密”给这些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写于本版:张宝树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科技步步高神州日日新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