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0字,读完约8分钟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昨天,中国信息化百强委员会在北京发布了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由中国信息化百强委员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产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信、埃森哲、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滴滴出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共同完成并发布。
中国信息化百强委员会在连续三年发布《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演进规律、特征趋势和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数字经济的历史地位、国际地位、区域格局和产业特征,形成了《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数字经济正走向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转折点,主要包括十个重要的转折点
1.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
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境融合、加速创新和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成为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强大动力。2016年,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数字经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美国的数字经济位居世界第一,超过10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以上。综合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国家综合数字经济的比重普遍超过70%,少数国家甚至接近90%。
2.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中国数字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国家的地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首先,就发展速度而言,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长率高达18.9%,分别比美国(6.1%)、日本(17.0%)和英国(11.5%)高出12.8、1.9和7.4个百分点。
第二,从产业规模来看,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占gdp的30.3%,比2015年高出2.8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仍明显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28个,分别低于美国(58.3%)、日本(46.4%)和英国(58.6%)
第三,从增长贡献来看,2016年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7%,2002-2016年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4.3%。
第四,从内部结构来看,2016年,中国综合数字经济占数字经济的77.2%,增长率为25.7%,对数字经济的增长贡献了88.2%。在过去五年中,增长率和贡献率都达到了新高。
3.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
首先,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增长率和比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由于战略定位、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的不同,我国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级分布特征,数字经济开发区的集聚效应显著。
第二,中国的省份分为四个等级。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六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第二梯队包括福建、湖北、河北和天津,数字经济规模在6000亿元至1万亿元之间;第三梯队包括陕西、吉林、广西、黑龙江、贵州、内蒙古、山西、新疆等8个省,数字经济规模在2000亿元至6000亿元之间;第四梯队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省,数字经济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
4.制造业的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以制造业为导向的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国重点行业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R&D制造业和产业链不同的特点,发展路径也不同。
首先,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仍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中国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4.8%,关键工序数控率为46.4%,数字化设备网络化率为39%。企业资源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制造执行系统的普及率分别达到55.9%、16.4%和20.7%。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就绪率为5.6%,比2014年高出0.9个百分点。
第二,装备行业以数字R&D工具和基于产品的智能服务的集成应用为双向突破口,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设备行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积极探索R&D和创新,数字R&D和设计工具在行业中的渗透率达到79.8%。
第三,原材料行业注重加强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创造一个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新生产系统。行业内智能制造转型趋势显著,石化和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分别达到6.8%和18.3%,处于重点行业前列。
第四,重点行业数字投入产出呈现新的价值拐点,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指数级加速,轻工、电子、机械、纺织行业一体化发展水平接近或跨越中等水平。
第五,数字经济在各个行业的发展路径不同,原材料行业创造了一个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新生产系统;装备产业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消费品行业建立了准确收集、快速传输和实时响应用户需求的新能力。
第六,食品、医药、石化、汽车产业链协调度较高,实现产业链协调的企业比例分别为9.2%、9.1%、8.2%和6.9%。
5.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正在向智能化发展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将升级为高速、物联网和智能化。5g将在2020年前商业化,智能网络将在2025年初形成。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超过500亿台。平台基础设施逐渐形成并朝着云与边缘计算和智能感知的融合方向发展,边缘计算已经成为平台基础设施的新战场。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向数字化转变。在今年新增的1500万台机器中,只有10%连接到网络,upgrade/きだよ/room的基础设施非常庞大。
6.数字经济推动了企业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和渗透有效降低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成本,促进了企业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以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为特征。海尔的“双赢”模式、小米的极度扁平化组织模式、汉都一社的“大平台+小前端”组织模式、华为的“铁三角”模式等新的企业组织模式不断涌现。
7.拥抱平台经济已经成为帮助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
平台经济的核心是由多方参与形成的生态系统。拥抱平台经济将成为帮助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促进业务转型,加强客户联系,降低资源共享成本,降低跨国经营门槛。二是促进组织转型,打破企业边界,促进组织扁平化,创建产业生态系统。三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强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通过数据实现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创新平台治理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经济平台治理是一种跨越不同治理层次的新型治理模式。目前,平台治理面临三大变化,即平台经济快速增长、平台用户规模庞大、平台多边市场高度复杂,以及三大矛盾,即平台的准公共性和商业性、平台的传统监管和网络形式、平台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治理手段落后。要完善数字经济平台的治理,必须确立“四个目标”,坚持“四个原则”,抓住“五个措施”。
8.数字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人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数字转型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国数字人才分布最广的十大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Xi。约50%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互联网、信息和通信等ict基础产业,而传统产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金融业和消费品行业。85%以上的数字化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领域,只有不到5%的人才从事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化营销等功能。数字人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9.数字经济新的灵活就业模式对就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相应地,数字经济带来的强大就业吸引力对中国整体就业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商业形式和新的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新的就业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数字经济新的灵活就业模式对就业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收入促进效应,为社会创造了就业缓冲和蓄水池。
10.数字经济正走向系统重构、权力变革和范式转变的新阶段
首先,数字经济正走向系统重建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了它们的融合和发展,它们具有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持、服务添加、智能引导等特点。它们正在全方位地重塑制造业的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谁将生产(谁)、生产什么(什么)、使用什么工具(哪个)、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和在哪里生产(在哪里生产)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二,数字经济正走向动态变化的新阶段。人类正在建设一个以“数据+软件”为核心的新世界:赛博空间空厅。赛博空的本质是建立一套基于软件的自动数据流规则体系,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决策,通过数据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动能。
第三,数字经济正走向范式转变的新阶段。在经历了以牛顿定律为代表的理论推理和以爱迪生发明灯泡为代表的实验验证之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正在建构两种新的方法论:模拟优化法和大数据分析法。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省域差异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