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0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了解到,中国科学家在丝绸之路西端的突尼斯发现了10处古罗马考古遗址。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遥感技术在国外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迹揭示了古罗马南部防线的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和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19日,“数字丝绸之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召开“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元率领的空考古研究小组与突尼斯、意大利和巴基斯坦科学家联合。,
据王新元说,联合考古持续了两年多。2016年1月,我们在北京进行了室内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分析,并于2017年4月、11月和2018年4月与当地考古专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验证。最后,在突尼斯南部新发现了10具古罗马遗迹,包括3座石灰窑、2座堡垒、1个农业灌溉系统、3个水窖和1座坟墓。这些考古遗迹反映了古罗马南部边境的军事防御系统。其中,边墙和堡垒被用来保卫和保护边境,阻挡来自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农业灌溉系统和储存淡水的水窖被用来保证边境士兵和平民的粮食生产和生活需要。
突尼斯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是古罗马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枢纽。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罗马的军事防御系统和农业灌溉系统,以及丝绸之路西端的路线走向、古代绿洲的变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次,利用遥感观测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分析系统等综合技术。结合文献分析和实地研究,中国科学家首次走出国门,联合亚欧非相关国家开展考古遗迹发现和系统研究。
据了解,遥感技术在干旱地区考古调查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考古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这种方法中,各种传感器安装在诸如卫星、航天飞机、飞机、宇宙飞船、飞艇等平台上。用于记录地面物体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征,地面或地下遗迹的图像特征是根据地形、地面阴影、植被、土壤湿度、霜和雪等各种因素在目标区域中形成的不同标记来解释的。遥感考古具有全球性、直观性、周期性强、覆盖面大的特点;与传统的野外考古相比,它还具有成本优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并在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遥感考古与考古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为研究丝绸之路上的古镇、绿洲、水系、道路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提供科学手段。目前,中国科学院空考古技术研究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参与了柬埔寨吴哥窟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正在与泰国、巴基斯坦、缅甸和其他国家开展遥感考古合作。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我科学家用遥感首次发现国外丝路考古遗址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