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9字,读完约3分钟
从媒体上,你应该跳出流量陷阱(新媒体观察)
突破底线和盲目讨好海关导致短视、短命、不可持续和不可持续的交通。归根结底,媒体行业竞争的核心是内容创作
最近,来自媒体行业的两个新闻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家是新媒体公司,拥有981个微信公众账户和超过2.4亿粉丝,全资拥有38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两个自媒体“tuba”因为推得不合适,丢失了范文章和视频,被相关部门采访并要求整改。
有些人“热”,有些人“冷”。结果是不同的,但似乎有两个词写在它们后面:流动。
传媒业具有典型的交通驱动特征。交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更多的关注,意味着潜在的商业价值;但是盲目追求交通,甚至违反规定突破底线,都会陷入“交通陷阱”。
如何正视交通价值,避免交通陷阱?这已经成为一个关乎自媒体人生存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命题。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各类机构对内容企业家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赚钱的方式很有吸引力,但竞争也很激烈。数据显示,近80%的智能手机用户关注或拥有不超过5个微信公众账户。在“流量就是收入”的互联网盈利模式下,一些自媒体账户被流量实现规则下的“生存焦虑”所束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10万+阅读量”所困,而“10万+阅读量”将吸引注意力和获得流量视为“重中之重”。一些自媒体账户痴迷于流量,热衷于追逐所谓的“爆炸模型”,在没有任何底线的情况下摩擦热点,肆无忌惮地清洗手稿,用吓人的标题吸引注意力,用煽动性的语言掩盖真相。
当业务流量完全减少,甚至成为内容创作的唯一驱动力时,就很难避免失去控制。无论是刷水还是低俗内容,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获得流量。
分贝更高,嘘毕竟是嘘;不管流量有多大,渣滓仍然很难成为精品。突破底线和盲目讨好海关导致短视、短命、不可持续和不可持续的交通。归根结底,媒体行业竞争的核心是内容创作。
虽然自我媒体不同于真实媒体,但许多工业化的大号现在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他们的影响力不亚于媒体。自我媒体也是自律。如果你任性甚至超越底线,短暂的交通狂欢只会侵蚀口碑,最终你会陷入生存困境。
对于身处其中的自媒体人来说,停下来冷静思考交通流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可能比追逐热点、写爆炸、压着脑袋说出自己的位置更有价值、更紧迫。在碎片化和数字化阅读的时代,作为内容生产者的自媒体人,与其幻想不断地从交通狂欢的“魔帽”中拉出彩条,不如回归媒体的本质,尊重事实而不是散布谎言,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盲从,理性判断而不是冲动和偏激,保持法律界限和道德底线,从而将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转化为有意义和可持续的交通。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人民日报评多个自媒体突破底线:应跳出流量陷阱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