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4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赵朱庆)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日信息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该研究所研究员黄文江、董莹莹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小麦病虫害的双语遥感监测报告。这是世界上首次发布全球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本监测报告重点关注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长期典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它定量监测全球10个主要粮食生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德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和英国等)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蚜虫的发生和发展。)并提取和分析其/“监测结果显示,上述10个国家小麦病虫害总体呈轻微趋势。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据报道,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总体较轻,条锈病、纹枯病、蚜虫和赤霉病的发生面积较上年减少19.7%。其中,条锈病发生面积约1561万亩,4月初出现在西南、西北和江汉平原,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黄淮、华中和西南麦区蔓延蔓延;纹枯病发生面积约9939万亩,主要在4月初出现在黄淮和华北麦区,4月中下旬开始蔓延,主要分布在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5月中旬达到高峰,其中华中、华北和华东麦区发生较多,西北麦区发生较少;蚜虫于4月初在西南和黄淮海麦区发生,5月中旬达到虫害高峰,尤其是华北和黄淮麦区,尤其是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盆地。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省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约2105万亩,比往年更为严重。其中,皖北麦区持续发生,苏南中等,豫南和鄂北部分麦区较为严重。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世界其他国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下:俄罗斯小麦种植面积约15.5亿亩,锈病面积占9%,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蚜虫面积占10%,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伏尔加和高加索地区;法国小麦种植面积约3.7亿亩,其中锈病占4%,主要分布在西北玉米与大麦和西玉米、大麦与油菜的混合种植区,蚜虫占5%,主要分布在西北玉米、西南玉米与大麦的混合种植区和西玉米、大麦与油菜的混合种植区。土耳其小麦种植面积约3.7亿亩,锈病发生面积占12%,主要分布在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区和马尔马拉凯、爱琴海和地中海地区;巴基斯坦小麦种植面积约3.2亿亩,其中锈病占17%,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原和旁遮普北部,蚜虫占22%,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原、旁遮普北部和印度河下游;美国小麦种植面积约2.5亿亩,赤霉病发生面积占5%,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南部、加利福尼亚和西北地区,蚜虫发生面积占5%,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南部和西北地区;德国小麦种植面积约1.9亿亩,蚜虫发生面积占9%,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小麦种植区以及西北小麦和甜菜混种区;伊朗小麦种植面积约1.5亿亩,锈病面积占10%,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蚜虫面积占1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小麦种植面积约1.2亿亩,其中锈病占14%,主要分布在粮食产区和棉花产区,蚜虫占17%,主要分布在粮食产区;在英国,小麦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锈病发生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主要分布在南部麦麦混合区和中部稀疏作物区,蚜虫发生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11%,主要分布在南部麦麦麦混合区。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流行程度明显扩大和增加,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的田间调查技术相比,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客观地大规模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对及时、高效、科学地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射了一系列高时间分辨率的空卫星,为大规模农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和预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自2012年以来,黄文江的研究团队围绕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通过自主开发的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报系统在线发布了病虫害专题地图和科学报告。今后,该团队将进一步开展对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定期发布全球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报告,为粮食安全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技支持。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