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77字,读完约8分钟

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一个“乡村时尚”的服务网站。创新应用在农村,方便农村电子商务加快

国家发改委支持阿里巴巴集团在返乡创业试点地区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商务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吉林省鼓励各县(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福建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的涉农电子商务平台...2017年,农村网店数量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农村网上零售额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

上网成了“村时尚”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接入在中国农村越来越普及:农民直播和农产品直播赚足了钱,一农信息社把网络送进村里,服务上门,远程视频和网络教育在农民夜校不再新鲜...201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用户达到2.09亿,比2016年底增加793万。

日前,中央网络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18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列出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的任务清单。更好地接入互联网。据记者调查,要加快突破村级互联网设施闲置、便捷农业应用供需脱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让广大农村群众更好地分享网络发展的红利。

上网成了“村时尚”

这个网站在村子里上网是安全的

更好地体验互联网

“我以前对互联网了解不多。现在村子里的人都想用互联网做事情,去‘互联网小屋’。”王是海南省博鳌镇沙美村的一名村民。他提到的“互联网小屋”是一个村级互联网服务站。几天前,天堂之王萧艾担心在网上开自己的餐馆。在向服务站求助几天后,他在员工的帮助下成功地实现了在线点菜和菜肴展示。“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可以解决村里的网络使用问题!”

上网成了“村时尚”

“获取信息、在线支付、在线采购等服务。如果村民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帮助。”沙美村网络服务站站长王如友表示,农村地区的村民相对缺乏网络技能,他们需要服务站作为“跳板”。据了解,海南省已建成70多个村级互联网服务中心。

小型信息站解决网络使用困难。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建立了16.9万多个惠及农民的信息机构,实现了“一个机构整合,一个站解决”的公益性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然而,当它被构建时,它需要被更多地使用。在一些地区,应该方便人们的互联网网站和设施是“闲置的”。“有些村民没有受过教育。稍微年长一点的人不想学习。那些想学习的人没有被教,学得很慢。通常来村级互联网服务站的人不多。”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基层村干部告诉记者。

上网成了“村时尚”

“将互联网引入村庄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引导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和概念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启平建议,一方面,村民应积极学习使用互联网,帮助解决上网问题,另一方面,应做好宣传教育,防止网络电信欺诈,从而“护送”农民上网。

定制“反欺诈欺骗”,执行家庭公告,并设置一个电子屏幕来推送安全提示...近年来,中国移动湖北公司选择了农村扶贫队在农村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安全班”覆盖了宜昌和随州的972个行政村。“今年,我们还将在包括恩施在内的8个城市开展在线安全宣传和培训,预计覆盖2700多个村庄。”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负责人表示。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日益普及,网上电信诈骗也越来越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盈认为,除了开展宣传教育和网上培训外,还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官员系统,对潜在的电信欺诈迹象进行预警,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进一步行动,从而确保农民能够安全地上网和使用互联网。

贴近现实解决棘手问题

“本土”有更多的应用

"你可以预约不出门就卖食物."日前,安徽省粮食局推出了“智慧安徽粮”应用。下载并安装后,农民可以点击“粮食销售预约”获取附近所有提供粮食购买预约的仓库及其购买计划,并选择目标仓库实现手持预约。“智慧安徽粮”还提供质量价格公告、粮食支付估算等信息服务。目前,它包括近600个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和2000多个仓库,覆盖安徽省78个县和区。

上网成了“村时尚”

专家指出,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城乡之间对互联网应用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许多农村地区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促进网络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发适合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覆盖社会、电子商务、农业技术、医疗、教育等行业。

上网成了“村时尚”

今年4月,百度公益基金会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民族中学成立了人工智能示范学校,并向当地教师免费提供“百度智能教室”的使用和培训服务,帮助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和设计都应该努力追求‘越准确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党的国盈说,互联网公司,作为活跃的市场参与者,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并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需求,使新技术能够触及土壤,地面气体,并满足准确连接的需要。同时,在产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使用习惯,避免“水土不服”。

上网成了“村时尚”

今年4月,由云南省教育厅、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和科达讯飞联合开发的“语言扶贫”应用正式上线,应用语音识别技术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一个在线普通话学习平台。目前,“扶贫语言”应用程序已经推出了扫盲课程、自主学习和其他模块,并在40个日常生活场景中提供普通话对话练习。在下一步中,应用程序将介绍职业技能的视频教学功能。

上网成了“村时尚”

“互联网应用对农村地区用户的‘友好性’不仅体现在满足实际需求上,还体现在提供运营和维护支持上。”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治提醒说,网络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应避免成为“一次性交易”或流于形式,应结合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功能设计和体验。

区域援助和多方借贷

惠农电子商务还活着

早在2016年底,16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围绕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开展了电子商务扶贫项目顶层设计,拉开了电子商务覆盖贫困县、帮助贫困家庭的序幕。

网上商店在村子里开张,农产品在网上出售。数据显示,2017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上零售额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52.1%。可以说,增长速度是明显的,结果是可喜的。然而,一些专家担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实体的普遍特点是规模小、效率低。虽然他们赶上了电子商务快车,但规模不会上升,成本也不会下降。很难真正使农民受益,提高农业竞争力。”党的国盈认为,地方政府的跨区域合作,通过对口支援,组织交流和学习,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网成了“村时尚”

"我们家把木碗工艺代代相传了300多年."36岁的洛桑泽是西藏加查县大埠丁盛木碗合作社的负责人。由于加查的交通堵塞,木碗工艺品的市场非常有限。去年11月,来自湖北省宜昌市的援藏工作队组织了来自加查地区的传统手工艺者到宜昌市的许多县市学习电子商务经验。参观归来后,洛桑真的尝试在当地和宜昌电子商务公司的帮助下开一家网上商店。木碗从加查卖到西藏,甚至上海和广州。"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00万元!"

上网成了“村时尚”

“农村电子商务产品在认证、追溯、检验等质量保证环节存在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同质化问题突出,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京东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龙表示,从品牌建设到营销推广,农产品成为好的网上商品,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电子商务平台的准确高效对接。京东平台开设了188个扶贫专业展馆,成千上万的特色产品在网上展示。

上网成了“村时尚”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的优势。”石认为,要努力形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牵线、农民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到相互制衡而不是相互制约,避免以营利为目的的短视经营理念影响农民应有的权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不断释放发展活力。(记者钱以斌范昊天许岩方圆)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上网成了“村时尚”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