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2字,读完约3分钟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前沿技术、价值评估、金融、税收、法律、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生态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服务。
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中,有一种现象并不少见:高校手中有专利技术,却不知道买家在哪里;企业对技术有需求,却不知道去找谁;双方最终谈到了对方,并最终因为期望上的巨大差异而分手。一方有专利但没有产业化平台,另一方有市场但缺乏技术。大学、学院和企业都有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从彼此的优势和双赢结果中学习似乎很容易,但事实上远非如此。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前沿技术、价值评估、金融、税收、法律、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生态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就像“媒人”,是沟通高校技术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的桥梁。他们不仅要了解双方的需求,还要做好沟通,协调双方的期望,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投融资等专业服务,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落地。
在专业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也是世界上一些高校在专利转让和申请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国外一些大学不仅建立了规则明确、制度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还专门设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挖掘科技成果的潜在应用价值,并负责完成企业的专利许可、转让和版权等技术工作。借鉴国际经验,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Xi光学与力学研究所等高校也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为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同类型的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组织开始迅速涌现,技术管理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加。然而,我国科技“媒人”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比如,一些高校的成果转化机构专业性不高,很多是由科研管理部门兼任的。他们更有可能帮助研究人员完成一些程序性工作,如材料申报;一些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往往停留在专利和补贴申请等相对初级的业务上,缺乏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挖掘,对行业缺乏深入了解。
从事科技中介服务,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市场情况,通常需要熟悉科技专业和商业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外国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各个领域的硕士和博士。他们不仅可以分析成果的价值潜力,还可以长期跟踪某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甚至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科研人员的性格。一些机构的技术管理者开始介入基础研究的前端,合理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从而提高技术与产业的兼容性和专利成果转化的可能性。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起步晚,运行模式不成熟,人力资源不够丰富。有科技成果转化业务的高校应尽快设立专门的转化服务部门,保证运行经费,建立合理的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性,吸引复合型人才;对于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在税收和人才测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从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成果转化。
《人民日报》(2018年7月30日,第20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成果转化盼科技“红娘”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