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1字,读完约5分钟
中小科技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发展潜力大、适应性强、市场转型快等优势。它们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创新意愿强,创新活动积极,成果转化积极,中小科技企业立足创新
长期以来,在大量科技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勇于突破,锐意创新,成为新旧动能转化的生力军。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小科技企业可以积极适应并自主进行技术变革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它已经成为对新兴市场最敏感、创新意愿最强、创新活动最活跃、积极转化成果、敢于冒险的力量,为中国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以北方沿海开放城市为例,全市已认定中小科技企业近900家,其中58.2%承担过国家、省、市科研项目;60%以上的R&D投资占6%以上,92.62%的R&D投资占3%以上,明显高于同期中国2.11%企业的R&D资金投资强度;半数以上的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过,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近11项知识产权;在成果转化方面,近三年来,全市62.6%的中小科技企业实现了3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79.2%的企业实现了R&D成果的内部自我转化,远高于同期全国10%的平均转化率。
成长的烦恼不容忽视,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之路依然不平坦
尽管近年来中小科技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长壮大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现实的困难。
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中小科技企业年销售收入一般不到2000万元,部分企业仍处于孵化器或种子阶段,没有生产能力,从事技术的员工数量少,客观上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扩大。
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和信用评级,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即使通过技术、金融等特殊融资渠道,也只能满足少数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大多数企业的“迫切需求”只能被忽视。仍以这个沿海城市为例,该市80%以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净利润不足500万元,近4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和信用评级,融资困难。虽然半数以上的中小科技企业有融资需求,但每年只有不到30家企业能够通过“科技信贷”等特殊融资渠道获得银行贷款,只有约7%的企业需求能够得到保障。
高端人才的缺口很大。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科研基础条件难以匹配,难以引进急需的高层次R&D人才和管理骨干。除了“高薪吸引人才”,很难有优势与大企业竞争;很难吸引人才,更难以稳定更成熟的R&D和设计团队。由于工资和配套设施等因素,在中小企业关键岗位上培训多年的R&D人才很容易流失,而且大部分都是新手,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创新。
R&D的能力相对较弱。以该市为例,该市84%的中小科技企业没有建立正式的R&D机构,一些已建立的R&D机构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而运营困难;全市有200家企业共投入约14亿元进行研发,但至今未获得有效专利。企业R&D实力弱的直接后果是R&D产出效率不高,创新效果大大降低。
准确的援助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对以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
创新科技项目服务模式。坚持来自市场的主体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统一,促进市场主导作用与企业主体作用的紧密联系,形成“企业问题、政府问题、协同问题”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按照“互联网+科技服务”的理念,构建“科技服务云平台”,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机构等创新主体,整合科技管理、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在日常生产、流程改进和产品研发中的问题和技术需求。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准确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瞪羚企业的培育。“瞪羚”企业是指在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下,创业后跨越“死亡谷”进入高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越多,创新活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企业将在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信用增级、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上市培育、税收优惠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这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新旧动能的转化。通过筛选一批核心技术、成长性好、跨越式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准确提供服务,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在科技、土地、财税等政策上倾斜。加快培育一批“瞪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领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提高。
加大对人才政策的支持。今年上半年,全国人才竞争骤然启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卷入“抢人风暴”,分别推出高端及相关行业的人才引进方式。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中小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还需要制定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整合组织、人事、科技部门对中小科技企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形成“组合拳”,产生“1 +1大于2”的整体效应。特别是在同等条件下,对中小科技企业申报和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促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应给予优先推荐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引进的创新型人才应积极协助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人才职称评定、奖励、住房和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使用,通过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创新人才,促进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发挥才能、做出贡献。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针对中小科技企业规模小、融资难的问题,建议改革科技资金的金融支持模式,成立科技担保公司,并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入股,以激励银行贷款,为中小科技企业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资保障。对于那些未来市场前景良好,但投资大、周期长、应用链长的R&D项目,企业很难进行自我投资和融资。科技、金融及相关部门可以牵头建立和完善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责任分担和风险共担机制。在充分评估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企业R&D项目的周期或R&D进度,综合运用股权、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等融资方式。
(作者是山东省重点软科学项目课题组成员)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精准发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