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8字,读完约2分钟

现在,有人说最了解你的人既不是情人也不是父母,而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清楚地知道你的消费偏好,移动支付知道你的资本变化,滴滴打车很好地知道你的旅行路线……一个接一个,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拼凑出你的完整肖像。从表面上看,互联网确实为人们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便利。大数据和互联网对你来说比任何人都更“亲密”。事实上,当所有人的信息都暴露在互联网的大池中时,用户个人信息的裸奔已经成为常态。

用户隐私无价岂能索取无度?

一些互联网老板曾经说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然而,事实是,消费者基本上别无选择。用户每次安装应用(手机应用)时,必须面对以下步骤:“我同意隐私政策”,并在使用软件前点击确认;如果你点击“不同意”,软件提供商简单粗暴地禁止你使用它。消费者必须深刻理解“未经许可不得提供服务”的尴尬。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应用程序在安装前都会提出这些许可要求。这背后潜在的安全隐患非常可怕。你不知道这个应用程序在取走你的私人数据后会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使用它。

一些报告总结了所有隐私权,包括核心隐私权、重要隐私权和普通隐私权。最重要的核心权利包括访问联系人、获取手机号码、阅读短信记录、阅读位置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私人信息越多,制造商的商业价值就越高,获得此类信息的需求就越大。统计显示,以安卓手机应用为例,“阅读联系人”的比例高达61.2%;“阅读位置信息”的比例在2018年上半年增加到95.9%;“打开相机”和“用麦克风录音”等隐私权甚至增加了约20%。可以看出,应用程序读取私人数据的行为正在不受约束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用户隐私无价岂能索取无度?

随着人们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软件制造商似乎有一种错觉,认为过度访问用户隐私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人指责用户“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

归根结底,软件供应商应该要求隐私权。如果用户盲目地通过霸王条款获得个人隐私权,他们拒绝卸载只是时间问题。软件供应商不仅要敬畏用户的隐私,还要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负责。目前,手机应用对个人信息的跨境访问已经成为网络欺诈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法律的护送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对于那些拥有不受限制的隐私权的软件,他们应该受到法律手段的严厉惩罚。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用户隐私无价岂能索取无度?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