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5字,读完约3分钟

谣言的声音应该直接传到用户那里去解决这个谬论。不仅要竞争分贝,还要测试准确度。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强调传播策略,看到谣言和诡计,粉碎捏造的内容,让科学的声音掩盖无知的观点,用理性的分析代替主观的推测。

朋友圈中的谣言如何频繁出现,如何有效遏制流行性谣言的传播,以及如何识破伪装...近日,针对当前的热点谣言,中国互联网联合谣言平台、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谣言平台、人民日报“求是”栏目等网络平台对典型谣言进行了统计和梳理,破除谣言套路和伎俩,使谣言更加及时、有力、准确,共同打造“防火墙”。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式生产和裂变式传播已经实现,一批以“内幕消息”和“最新研究”为噱头的网络谣言趁机传播,混淆视听。无论是耸人听闻的标题措辞,还是专家假装权威,近年来,网络谣言呈现出新的套路和伎俩,不知道真相的网民往往很难辨别真假,并被它们所欺骗。

“食盐中含有亚铁氰化钾,食用后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伤害。”不久前,一篇名为“亚铁氰化钾被添加到盐中”的帖子在朋友圈子里广为流传。关于“盐添加剂有毒”的谣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监测数据显示,类似的传言在2009年、2017年和今年2月反复出现。所谓的有毒添加剂包括碘酸钾、亚铁氰化钾等。

老梗的新版本体现了“权威”,这导致了“民谣盐”的频繁出现。事实上,谣言经常穿"新背心":一些是热点,抢热,从网民中选择热点话题,添加燃料和醋,并在短时间内获得网民的关注;一些人盗用和使用新闻图片,传输视频数据,并使用“图片和真相”和“视频作为证据”来编造来源;还有人注重“量取胜”,对微信公众账户和个人账户的转载行为进行明码标价,用虚假的高阅读量掩盖虚假内容,甚至形成包括推手公司、营销公众账户、刷单团队等在内的黑色产业链。...

网络治谣重在精准到位

与事实相比,谣言中引人注目的标题和令人震惊的内容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信息噪音和谣言杂音中,消除谣言的声音应该传到用户手中以解决谬误,不仅是为了竞争分贝,也是为了检验准确性。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强调传播策略,识破谣言套路的伎俩,扯掉捏造的内容,这样科学的声音才能压倒无知的观点,理性的分析才能取代主观的猜测。

网络治谣重在精准到位

如今,许多内容平台已经应用了诸如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去年6月,微信团队推出了“微信谣言助手”小程序。一旦阅读或分享的文章被认定为谣言,用户就会收到提醒。截至2017年12月,已发出3 700多万封提醒函。字节跳动的平台归档了社会和卫生领域的4万多个谣言案例,并通过“人工审核+机器筛选”的方式及时阻断谣言的传播。最短的拦截时间只需60秒。

网络治谣重在精准到位

当然,准确的谣言是有效的,只有让真相从源头“贯穿”谣言,我们才能真正让网络空的房间变得清晰。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一个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找出谣言的来源,消除谣言的滋生地,用真实的信息压缩谣言。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媒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的相关主体也应共同努力,引导网民提高网络素养,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广泛的传播手段,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网络治谣重在精准到位

《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第20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网络治谣重在精准到位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