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9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苹果的“摊子”很快蔓延到“吃苹果长大”的供应商。全球许多“苹果概念股”纷纷下调业绩预期,一些制造商也提前陷入裁员和停产的寒冬。

今年8月2日晚,苹果的收盘价较前一天上涨了2.9%,达到每股200.58美元,市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然而,苹果公司没有想到的是,它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占据了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宝座,然后微软无情地夺走了市值第一的宝座。包括高盛和摩根在内的许多投资银行都降低了对苹果的预期。原因是苹果最近发布消息称史上最贵的iphone销量不佳,订单大幅减少。

苹果的“摊子”很快蔓延到“吃苹果长大”的供应商。全球许多“苹果概念股”纷纷下调业绩预期,一些制造商也提前陷入裁员和停产的寒冬。

苹果最大的代工企业鸿海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万名员工,自然首当其冲。

11月20日,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海集团”,股票代码为2317.tw)以每股新台币71元收盘,其市值降至新台币9842亿元,自2013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万亿大关。与此同时,鸿海集团陷入了裁员风暴。

经济学家宋清辉直言不讳地表示,富士康的情况反映出,当iphone消费者需求疲软时,全球电子行业陷入恐慌。

为了摆脱“做苹果,丢苹果”的命运,鸿海掌门人郭台铭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努力摆脱贴牌生产的标签,潜心编织“云、动、物、大、智、网+机器人”的帷幕,以引领鸿海帝国改造其高科技平台。

郭台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制造业就像一个鸡蛋。如果外力进来,鸡蛋会被打破;如果能量来自内部,当蛋壳破裂时,新的小鸡就会出生。郭台铭如何培育鸿海帝国的新力量?

鸿海进入低谷

11月下旬,鸿海精密发言人邢志平在一周内两次出面扑灭了一场紧急火灾,以驱散“鸿海危机”,这场危机似乎有点令人担忧。

首先,彭博社称,它从鸿海获得了一份内部备忘录,得知鸿海预计在2019年将面临严重困难,并计划在2019年削减89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00亿元)。随后有消息称,鸿海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裁员10万人,相当于裁员10%。据传闻,鸿海的裁员甚至蔓延到了美国,鸿海的两家子公司q-edge和富士康/鸿海物流加州分公司的100多名员工难以逃脱。

苹果困局波及产业链:郭台铭遭遇转型难题

邢志平在公开声明中并未完全否认“减费”计划,但强调了几个关键点,包括“调整是年度经营计划的一部分”,“范围不仅限于鸿海精密,还包括泛鸿海科技集团系统的数百家关联企业”,“减费主要针对经营业绩未达到目标的机构,利润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外资,以及行政、事务、物流等外围费用。但不包括集团的“R&D及新产品开发支出”、“鸿海正积极开发工业互联网应用”、“未来将增加研发支出以推动最新一代R&D科技及新产品开发”。

苹果困局波及产业链:郭台铭遭遇转型难题

至于美国子公司的裁员,邢志平表示,由于部分客户产品策略的改变,鸿海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组装业务将在近期进行调整。

郭台铭在几天前的一次采访中否认了大规模裁员的传言,并强调他不会削减研发费用。"至少到明年1月,我们的业务发展势头将保持良好状态."

苹果大幅削减订单的传言被认为是鸿海频繁裁员的原因。据业内人士透露,苹果此前已告知鸿海和华硕暂停为iphone xr增加特殊生产线的计划。鸿海最初为苹果的xr机型准备了近60条装配线,但最终只使用了约45条生产线,因为没有必要生产这么多苹果。

尽管郭台铭仍对鸿海的崛起持乐观态度,但资本市场显然投下了不信任票。

12月3日,鸿海的股价收于每股新台币73.1元,较年初的100元大关下跌逾20%。据记者报道,鸿海去年的最高市值一度超过2.1万亿新台币,最低为1.4万亿新台币。随着市值从峰值蒸发了一半,鸿海在台湾股市也失去了第二名的位置。

令外界更加担忧的是鸿海的表现。

鸿海精密最新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鸿海精密的总收入为3.5万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新台币659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增幅为3.4%,净利润增幅远低于收入增幅。此外,应收账款净额为9,973亿元新台币,同比大幅增长57.5%;库存水平为新台币7242亿元,同比增长39.4%。

值得注意的是,鸿海精密今年1月至9月的业务现金流为负1,103亿新台币,而去年同期为负203.7亿新台币。令人惊讶的是,经营的净现金流量已经从正数变成负数,而造血能力却急剧下降。财务报告显示,经营现金流的减少是由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造成的。

与此同时,自2013年以来,鸿海精密过去五年的收入分别为3.26万亿新台币、3.4万亿新台币、3.64万亿新台币、3.3万亿新台币和3.12万亿新台币。综合损益从2013年的1,306亿新台币、1,824亿新台币、1,233亿新台币和1,211亿新台币降至去年的786亿新台币。

郭台铭推动变革

事实上,尽管目前股价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但郭台铭仍坚定地表达了对鸿海未来增长的乐观。原因是在郭台铭的计划中,鸿海百货有三个增长机会。

首先,尽管苹果新机型销量不佳,但对iphone8和其他旧机型的需求仍然很大,这些机型也是富士康制造的。数据显示,鸿海在全球铸造领域排名第一,市场份额接近40%,拥有一流的精密制造优势。

其次,鸿海实业的富联(601138.sh)受到了郭台铭的高度期待。富士康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关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道路,并于2015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企业“工业富联”。此前,作为“独角兽”,兴业富联创下了36天内a股会议的最快纪录,但其股价在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破纪录水平,这一点受到质疑。

今年前三季度,富勤实业收入2839亿元,同比增长32.09%;非净利润98.63亿元,同比增长5.11%。

郭台铭在最近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坦言,我们不应该过于关注市场份额价格,而应该看到消费互联网已经达到顶峰,而工业互联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郭台铭也在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来改变公司的低毛利率。在鸿海集团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公开透露,鸿海集团十年前决定用机器人取代人力,公司计划在五年内裁员80%。为此,在富联实业270多亿元的融资投资中,将有51.08亿元投资于高端手机精密零部件的智能制造和无人工厂扩建项目。

根据CICC(港股03908)的研究报告,富联实业在通信网络设备和云服务设备方面的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从长远来看,5g需求的增长将有利于其相关业务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富通实业两次推出人事变动,聘请两名技术专家担任高管,外界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转型的决心和力度。

然而,鸿海的产业互联网转型之路和落地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一些行业分析师指出,工业互联网尚未得到成熟框架和大场景的支持,甚至德国西门子(Siemens)和美国通用电气(ge)等公司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工业互联网的漫漫征途上,郭台铭能带领工业富联走多远,还需要时间去等待。

此外,鸿海集团几经周折赢得的日本夏普,目前持有44.55%的股份,这项投资已经开始盈利。除了每个季度给鸿海带来稳定的投资收入,夏普积累的面板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将帮助鸿海发展。双方宣布将共同探索8k和5g生态圈。鸿海在广州投资的面板厂预计将于2019年投产。

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还多次向小股东保证,鸿海已经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同时投资制造结合云计算、纳米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以增强全球竞争力。

郭台铭表示,除了在全球建立一个高速云中心,鸿海集团还将在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在全球建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和机器人研究所。“鸿海必须开发工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加快技术平台公司的转型,实现跨工厂和国际化的运营模式。”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苹果困局波及产业链:郭台铭遭遇转型难题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