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7字,读完约8分钟
2015年,在“股灾”期间,招商局频频举标语牌,疯狂地在a股市场“扫货”,并为1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举标语牌。由于这些公司大多业绩不佳,许多已成为“空壳公司”,中科的招商被许多人称为“屯壳之王”,其在SF借太丁新材料事件中的精准减持和套现一度被津津乐道。
最近,招商局接连披露了几个清仓计划,涉及8只a股,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有人说中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商受到“空壳股”价值大幅缩水的压力,也有人说中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商资金链比较紧。
然而,智(身份证号:xsbzhinan)认为上述猜测有些片面,中科密集清仓减资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监管政策的压力。
先后出台了8个减排计划,涉及金额超过18亿元
2月3日,中国农历鸡年第一个交易日,招商局宣布,1月26日,公司收到子公司中科汇通(深圳)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汇通)通知,中科汇通计划在未来6个月减持天盛新材料。
在天盛新材料今年1月26日收盘后发布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科汇通减持了1632.81万股,占5.01%,是其在天盛新材料的全部持股。
天盛新材料并不是第一家减持清仓股份的公司。事实上,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中科商社已经是第八家希望减持的上市公司股票。
1月23日至26日,中科商社旗下的中科汇通、中科恒松、东方成长等投资平台宣布减持部分a股,每一次减持都属于“清仓计划”。其中,共有7只股票,包括棉花投资、丰乐种业、大连圣亚、北矿科技、三边科技、沙河股份和翔龙电力。
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几乎都是在2015年股市崩盘时买入的,目前的浮动利润也不小。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2月6日的收盘价,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8家公司的总市值为18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股价,招商局可以套现18亿元。
招商局最近减持a股可以追溯到去年10月,此前招商局持有太丁新材料、圣兴业、乐普医疗、赞宇科技等多只股票。经历了连续的减少。
根据太丁新材料1月25日的公告,中科汇通于2016年10月12日至19日集中竞价减持1107.61万股,减持后持股1445.62万股,占比0.35%。
*截至2016年12月15日,st兴业股东名单显示,原持有443.05万股(占2.28%)的第三大股东中科汇通已不再是前十大股东。
截至1月13日,乐普医疗的股东名单中,前第十大股东中科汇通没有再出现。
唐克路
作为一家在中国成立的私募股权机构,中科吸引投资的历史始于2015年的股市崩盘,并在去年SF Express的借壳上市中一举成名。
在2015年年报《公司年度大事记》中,招商局对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行动进行了如下描述:“2015年7月,公司响应国家救市号召,逆着阳光趋势,上市了16家上市公司。”
事实上,除了向外界透露这些话的荣誉感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招商局对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其中,安抚太丁新材料是招商局在“空壳交易”中的一场著名战役。
2015年7月8日,中科汇通斥资1.1亿元人民币签约太丁新材料,并继续增持头寸。截至2015年7月16日,其持有太丁新材料股份1168.62万股,持股比例为10.01%,累计成本约为2.6亿元。
2016年5月,SF Express借用太丁新材料的计划出台,公司股价突然飙升。同年10月,中科汇通通过减持股份收回5.86亿元,太丁新材料剩余股票市值仍高达6.04亿元,仅3个月就上涨近5倍。
根据招商局2015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29亿元,同比增长158.78%,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179.35%。然而,仅太丁新材料的单个项目就为招商局带来了超过4亿的账面收入,占2015年全年利润的37%!
对于招商局持续上市公司的行为,招商局主席单翔双解释了选择上市公司的标准,称这些公司板块相对较小,市值相对较低,主营业务平均,但空的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经过一轮调整、重组和并购,空的空间很大。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单翔盛公开表示了自己对重组和并购主题的偏好。他表示,无论是在熊市还是牛市,重组和并购的主题都是一个大主题。即使在熊市中,上市公司在重组和并购中也往往每年有50%甚至几倍的增长。
壳值的收缩是减少的主要原因吗?
为什么通过“屯壳”赚了很多钱的中科商贾这次大幅度减持?在公告中,中科汇通解释称,“需要自有资金安排”。
目前,有一种市场观点认为,空壳股票价值的缩水被认为是其抛售股票的主要因素。一些民间投资者认为,在新股发行加速和新的重组规定对“炒壳”的压制下,“重组壳”的地位不如以前,中科汇通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平平,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都不突出,在各个领域都没有优势。
这种说法应该说明一部分事实,但它不是主要原因。
尽管ipo加速和重组规定在“空壳投机”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空壳投机已经成为一项亏损的业务。事实上,与ipo加速后的漫长等待时间相比,借壳重组仍是最有效的上市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的外壳仍将是一种稀缺资源。
此外,去年下半年IPO加速后,IPO上市后二级市场上的“抽血”效应开始显现,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市场的关注。鉴于去年ipo频繁加速,《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称:“尽管IPO融资规模不大,但IPO后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不容忽视。监管机构在2016年下半年加快了新股发行,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影响。无论是暂停ipo还是莫名其妙地加速IPO,这都不是正常市场的正常表现。发行新股时,有必要考虑直接融资、市场容忍度和投资者接受度。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由此可见,ipo速度大幅提升的预期仍不明朗,因此断定“空壳交易”冷还为时过早,中科投资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应是空壳价值的暂时缩水。经综合分析(身份证号:xsbzhinan),认为,招商局通关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监管政策的强制行为。
监管压力是间隙减小的主要原因
去年5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发布了新规定,为私募机构增加了8个新的上市条件,被视为给私募机构施了一个“魔咒”。
在八项新规定中,第一项被认为对上市私募股权机构影响最大。新规定规定,新三板上市私募股权机构“管理费收入和绩效奖励之和必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
这一条件的增加不包括主要收入来源于自有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强调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业务应该是通过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以获得管理费和业绩奖励。
参照招商局2016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我们发现其自有资产投资业务收入占41.63%,与股份转让公司规定的不到20%的标准相差甚远。
(2016年前三季度招商银行财务报表收入占比)
对于新三板上市的私募股权机构,国有股转让制度规定的整改期限为一年。也就是说,在2017年5月27日之前,招商局将完成新规定的整改。这也是招商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减持清仓上市公司股票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也符合中国资产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基金行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操作的要求。为了规范私募基金行业的持续合规运作,基金行业协会非常重视私募基金经理的专业化运作。在2016年2月5日《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的公告》及其附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法律意见书指引》中,还要求律师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运作进行调查和评估。由此可以看出,监管当局应重点履行管理者的职责,通过自身对私募基金的专业管理来获取管理费和绩效奖励。
这一系列政策的背景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更好地为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有效降低杠杆率和控制金融风险,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显然,监管机构希望看到的是,上市私募股权机构能够更多地参与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投资管理的特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而不是通过资本运营获取巨额利润。
新第三板指南(编号:xsbzhinan)原件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连发8份减持计划 中科招商涉及金额18亿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