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系天州一号总装团队负责中国空实验室、空站等航天器的总装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它成功地完成了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为代表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十余艘航天器的总装任务。
该团体以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称号为代表,获得了十多个国家级、省级和部级奖项。它有11名成员,包括7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为34岁,占63.6%。这是一支由老、中、青年人组成的有序队伍。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3名,以江旭大师为代表,荣获“航天技能奖”。多年来,该集体总结形成了1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近40篇载人航天器装配特殊技能论文。
不断进步,一定会成功
一位航天器装配线的老手曾将航天器装配工作描述为“拥有数亿资产,肩负着国家使命”。至于货运飞船的最后组装,天州团队成员添加了“确保生命安全”六个字,这是载人航天飞行的特殊标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人类生命关切。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总装任务中,需要完成40多卷各种总装工艺中规定的1387道工序,涉及15000多个步骤,已实施近80万个步骤。这800,000次操作没有一次是错的。如果你错了,你很可能无法完成天舟一号货船的任务。
郭,39岁,天州队队长,航天科技公司高级技师,天州一号总装运行总指挥。郭清楚地知道,这次任务绝对没有失误。他带领全体员工与总装技术员一起对所有总装操作进行定量控制。对于单独紧固零件的工作,集体成员整理并记住大型航天器上所有紧固点的编号、紧固扭矩和紧固顺序。每个细节都是“面向数据的”,不允许有任何错误。郭对说:“在飞船的最后组装工作中没有‘差点’。只有当你心中有一个‘数字’时,你才能准确。”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装过程中,货运飞船质量大、系统复杂、涉及面广,给总装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其中,货舱内的货物一般重80公斤~ 130公斤,这些货物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能从地面进入并安装货舱。作为敢于创新的工匠,天洲团队成员提出,利用舱外叉车和舱内带吊索的电动绞车,共同选择工艺承重点,设计自己的大型货物装船辅助工装,通过结构热控船总装的实施,成功完成了大型货物的安装。这些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被采用并固化为后续货船大型货物总装的标准方案,解决了中国航天史上大型货物总装的作业任务。
默默奉献,书写忠诚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总装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为了确保航天器最后装配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具备“特别能够吃苦、战斗、解决关键问题和作出贡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上,每个人每年都要加班1000多个小时。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装过程中,对接机构作为舱对接的关键设备,存在多人协同操作、空操作高、安装要求高等安装难点,对总装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那段时间里,团队成员努力工作,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并加班以克服这个操作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团队成员系统总结了大尺寸绝缘膜的固定方法和容易破坏绝缘的薄弱环节,从而保证了天工对接机构和货运平台的安装质量。
向祖国报告创新、发展和创意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总装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型货运航天器总装中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多。该集体始终坚持创新总装工作方法,解决了大型航天器研制过程中总装的100多项技术难题,保证了研制任务的顺利开展。
在天舟一号货船的总装工作中,需要安装一台重达数十公斤的大型设备。过去,这项工作是以非凡的技巧和毅力完成的。在天州一号任务中,依托第五研究院“航天智能制造、智能装配”项目,集体与装配工艺技术人员一起,创新并采用了机器人精密装配的新方法,使这一装配工艺的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任务设计在轨时间较长,比以往的发射型号要长。因此,有必要在航天器侧壁的曲面上粘贴一个加热贴片。年轻的电工王赢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她是集体创造新青年的代表。作为第一名,她获得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了六篇论文。针对新的技术要求,她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固定工具,形成了最终的装配“绝技”,并成功应用于航天器各种热电路的粘贴和固化,大大提高了类似装配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英雄班组:飞船总装没有差不多须得心中有数手下有准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