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深圳4月24日电:唐晓鸥:人脸识别的开拓者

新华社记者陈宇轩

在装有监控探头的十字路口,行人的性别、大致年龄、服装特征等信息。不断以标签的形式在电脑显示屏上跳动。一旦某人的面部特征成功地与“黑名单”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将自动报警...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过去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正在变成现实。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开始登陆,在智能城市、安全、预警、支付、信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计算机视觉专家唐晓鸥说。

唐晓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的获得者是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先锋”和“开拓者”。

早在1992年,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唐晓鸥就接触到了人脸识别算法。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并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他说。

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出现在2014年。今年3月,唐晓鸥的研究小组发表了高斯人脸识别算法。

“我们使用这种算法来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在大量照片中判断随机选择的两张照片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唐晓鸥介绍,经过计算,在同样的实验中,该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了人眼。

随后,唐晓鸥的实验室发布了一个更先进的深度算法。“deepid算法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的真正成熟,开启了整个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唐晓鸥说道。

今天,中国移动采用了唐晓鸥实验室和上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人脸和字符识别技术,为非实名手机卡用户提供在线实名注册服务;乐视体育应用的最新版本也包含了人脸识别功能,因此用户可以“刷刷脸,然后登录。”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由席卷全球的深度学习驱动的人工智能浪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谷歌、微软、facebook等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出了全球布局,如Go、人脸识别和自动驾驶。2016年,“阿尔法戈”从谷歌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2016年3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无人驾驶技术初创公司;同年8月,英特尔还收购了一个专注于深度学习的研发团队。

汤晓鸥:人脸识别的“探路者”

唐晓鸥表示,人工智能将对信息技术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将成为下一轮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从源头上加快创新是中国抓住新一轮机遇的关键。

“我们不能永远走老路,在下游工作。必须有人来做核心和底层的平台级技术,而人工智能是一个新的机会。”唐晓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享受了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为源头创新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中国基础研究赢得一口气。这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感觉。”

源头创新离不开人才。在唐晓鸥看来,青年人才是基础研究最宝贵的财富。目前,他领导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建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为深港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

「内地拥有市场和资源优势,而香港的科研管理和学术理念则更国际化。双方优势相结合,生产、教育和研究的联系更加活跃。”唐晓鸥说道。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汤晓鸥:人脸识别的“探路者”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