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1字,读完约5分钟
这是吴文俊在办公室看书(资料照片)。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五月七日电(记者吴红梅)斯人已经走向世界,仍然有“吴法”——追忆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新华社记者董瑞峰与吴静静
在中国数学中,他是泰山的北斗。1956年与华、钱学森一起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开创了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开创的研究领域,并在82岁时站在第一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名为“吴文俊之星”的小行星与尘埃一样,但这位世界巨星却陨落了。2017年5月7日7时2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我已经走了,空更多的是回忆。“吴文俊一生淡泊自律。他名利双收,从不提升自己,所以他在中国的声望与他的成就极不相称。”现代数学史研究员胡作宣说。
“吴公式”与“吴方法”:开拓现代数学的新视野
2000年第一届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个人,一个是吴文俊,另一个是袁隆平。在当时的介绍中,吴文俊的成果是“对拓扑学这一数学的主要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崭新领域”。
拓扑学被称为“现代数学的女王”。20世纪50年代前后,吴文俊提出了“吴石星类”和“吴公式”,开辟了拓扑学的新天地。
他的工作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关注,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成果。吴文俊的工作被国际数学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五位获奖者所引用,许多著名数学家都受到了启发,或者直接把他的工作作为出发点之一。
"它为纤维团簇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数学大师陈省身这样称赞吴文俊。1956年,吴文俊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世纪70年代末,吴文俊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法”,开创了中国人在现代数学史上首创的第一个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达到了将复杂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给计算机的目的。
这一理论后来被应用到许多高科技领域,解决了表面拼接、机械设计、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的核心问题。201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独创的研究工作使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盟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7683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文俊之星”。
做“有趣的事”:中国古代数学给了我们灵感
2011年记者采访吴文俊时,北京的天气非常闷热,吴文俊拄着拐杖在门口迎接。我得知他前一段时间不小心摔倒了,手臂上有一大块瘀伤。
“我通常喜欢一个人出去。前几天下雨了,滑了一跤,我不小心摔倒了。”吴文俊对玩笑不以为意。那时,92岁的他经常独自去书店和电影院,偶尔还会坐公交车去中关村的知春路喝咖啡。
“我喜欢自由自在,做些有趣的事情。”在吴文俊看来,数学研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尤其是他晚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更是他“最引以为豪”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一个开创性工作,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是吴文俊在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下获得的。
同时,吴文俊还从算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是算法数学,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真的很欣赏‘中国式’的数学,而不是‘洋气’的数学。”吴文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而且总是有吸引力和乐趣!”
把自己想象成“愚蠢的”:“让别人踩在我的肩膀上,然后再上去。”
在熟悉的人眼里,吴老是个“老顽童”。他乐观开朗,经常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有一次我去香港参加一个研讨会,会议期间出去玩了。当他过了老年,他实际上坐了过山车,玩得很开心;在访问泰国期间,他坐在大象的鼻子上笑着拍照。
70岁时,吴文俊曾写过一首打油诗:“70岁并不稀奇,80岁已经够了,90岁是真诚而有价值的,100岁是可以期待的。”当他80岁生日时,他对这首诗做了细微的修改,每句增加了10年。
“不要以为你在做研究的时候很聪明,总会想到一些奇怪的花招,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如果你不努力,哪里会有灵感?”吴文俊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过。
“数学是愚蠢的人学的。我很笨,我的大脑不工作。”他说。但这样一个认为自己“愚蠢”的人总能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面对各种荣誉,吴文俊显得很轻松。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后,他说:“我不想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和科学家。我只能尽量避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他曾经谦虚地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都是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我们已经踏上了许多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的肩膀。我们应该如何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我想,只有让人们踩着我的肩膀再上去。”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斯人已去 世间犹存“吴方法”——追忆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