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重庆6月15日电(记者古埙)在2015年美国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沃特尼为了生存在火星上种植土豆。同年,由中国教育部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月球微生态圈”实验项目开始研发。

2018年,这个实验项目将利用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种植土豆和养蚕。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有望在中国科学家手中成为现实,并向全人类直播。

在2017年全球空间探索大会上,许多将在中国进行的空深空探测任务首次公之于众,其中包括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科普读物《月球微生态系统》。这将是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第一次生物实验,也将是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的一次重要探索。

小罐子里有甘昆

“月亮微生态圈”看起来像一个奶粉罐,它是一个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的圆柱体。它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有40多个主要部件。

虽然它的总重量只有3公斤,它的净体积约为0.8升,但它的内部非常干燥。将会有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体和科学研究设备,例如制冷片、加热片、微型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

“作为航天器的有效载荷,‘月球微生态圈’必须严格控制重量,所有实验产品和部件都以克为单位计算。”“月球微生态圈”的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说,仅微型相机的成本就高达60万元。

当这个小罐子登上嫦娥四号的月球时,科学家们在这个空小房间里预制的生态循环系统将开始工作,创造出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在真实空、微重力、强辐射和极端温差的外部条件下,“月球微生态圈”将保持1-30摄氏度和适当的湿度,并通过光导管从月球表面引入自然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供蚕“消耗”;蚕的生长过程产生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如二氧化碳和粪便。在登陆月球的100天内,“月球微生态系统”将实现微生态循环。

这个月球生物学实验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两种植物将在月球表面生根开花。蚕卵将完成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和破茧成蝶的整个生命周期。

跨学科研究两年

月亮的表面能第一次开花并第一次破茧成蝶吗?谢更新说,尽管困难重重,但研究团队充满信心。在生物、环境、材料、能源、光学和通信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攻关,技术难点一个接一个取得突破。

在选择实验物种时,科学家选择了马铃薯、拟南芥和家蚕。这些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月球微生态系统”的100天实验期相对一致。通过生物学家的实验控制,他们更有可能在月球表面完成他们的生命周期。同时,马铃薯还可以作为人类生存的食物来源,具有很大的实验价值,也是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与美国宇航局空站去年开放的“外台空”的第一朵花不同,“月球微生态系统”的实验地点离地球38万公里,比international/きだ/300离地面的距离还要远

因此,复杂月球环境中的温度控制和能量供应也是关系到成败的最重要的技术难题。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总设计师张元勋介绍说,温度控制是由外保温层和内置的空保证的;在能源方面,嫦娥四号太阳能电池板白天用于整体供电,内置高能量密度电池用于夜间供电,保证空音、摄像头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

或者你会看到“嫦娥”的开创性工作

“月球微生态圈”的微型相机每两小时拍摄一次照片,信息传输系统将图像和监测数据传回地球,科学家将根据它们分析动植物的生长情况。那时,全球公众也可以通过直播信号在月球表面看到这一人类创举。

谢更新说,这个实验是一个突破,如果成功,它将为人类开展地外行星的存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把‘月球微生态圈’无限放大。理论上,人类可以在月球上生活。”

同时,这个实验也将在普及科学方面发挥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月球微生态圈”总指挥、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实验项目,激发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增强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同时,不懈努力、破茧成蝶的中华文化内涵将得到传播,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将得到激发。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期待“嫦娥”让月球表面第一次开花、第一次破茧成蝶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