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新京报快报(记者邓琦)自6月29日以来,赞北赞遭到连续暴雨袭击,洪涝灾害严重。 据卫星监测,7月14日鄱阳湖主体和邻近水域面积达到4403平方公里,为10年以来最大。 7月15日,新京报记者进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邀请两位专家揭露了卫星监测的奥秘。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鄱阳湖周围的圩堤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室副主任韩秀珍研究员15日7月14日6点,据卫星监测,鄱阳湖主体和附近水域面积达到4403平方公里,为近10年来最大,自7月2日和8日起
7月14日从7月8日开始,监测了2处水域面积缩小区域,分别位于鄱阳县和东至县、鄱阳县和昌江区边界,合计缩小面积为40.83平方公里。
据预报,现在巴士海峡附近有热带低压,受其影响,副热带高压和主雨带的位置依然偏北,赞北的副高缘,15-16日和18-19日有两次明显的雷雨天气过程。 另外,长江流域预计14-16日将有强降雨,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将达到100毫米~180毫米,局部地区将达到200毫米~300毫米。
韩秀珍表示,目前鄱阳湖水位正在逐渐下降,其中信江、饶河、修河以出水为主,但未来长江上游仍有较强的降水过程,长江九江段水位持续超警,对鄱阳湖水位有顶级作用,出水速度缓慢 建议保持鄱阳湖周边圩堤巡逻力,加强圩堤危险清除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做好防雨、防风、流浪、防雷、防暑工作,保障防洪救灾人员的安全和堤防安全。 提高农田内涝区排涝和早稻抢夺力,保障粮食生产。
每天使用多源卫星资料监视要点河流、湖沼水库等水体
气象卫星具体如何开展监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郑伟表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每天使用风云3号、高分等多源卫星资料,监测中国要点湖、水库、河流等。 包括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水库、密云水库及官厅水库等。
另外,也有根据长序列卫星遥感资料,拆除这些点湖、水库水体行进时空分布特征,这些消息对我国洪水灾害监测判断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研究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鄱阳湖的卫星监测使用了多源卫星资料。 除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外,高分系列卫星,特别是高分3号雷达卫星可以透过云,分辨率比高,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下铺面的详细消息。
卫星监测为防洪提供判断支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开始利用气象卫星监视地表水体,当时首先使用海外的卫星资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高速发展,风云气象卫星、高分卫星等多源卫星资料的广泛应用,目前我们在水体监测中主要以国产卫星资料为主。
郑伟介绍说,卫星遥感监测水体可以涵盖很多因素,最直接的是水体面积、空间分布及其变化新闻等。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整个网络、图像快等优点,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判断洪水灾害对下垫面的影响,例如农田、居住地等的影响,为了防止中国政府部门的洪水,卫星遥感 ”。 郑伟说。
现在有七颗风云卫星在轨道业务上运行
郑伟表示,中国目前有7颗风云卫星在轨道业务上运行,风云气象卫星包括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系列两个系列。
极轨气象卫星的特征是可以监视世界,不仅可以监视我国的大气、海洋、陆地等新闻,还可以监视其他国家和世界。
静止气象卫星可以对一个地区进行高时效的连续监视,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正确监视和警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面非常广泛,郑伟可以动态监测台风、暴雨、沙尘、雾等天气,也可以量化监测植被长势、水体变化、积雪复盖、土壤湿度、地表温度等地表环境新闻,城市
新京报记者邓琦
樊一婧校正王心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揭秘:鄱阳湖水体面积十年来最大是如何“测”出来的?”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