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3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日报在线,北京,6月13日(新华社)中国空站正在开发中,计划在2022年左右完成并投入使用。12日,在联合国第62届+部门会议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部门联合宣布,首批来自瑞士、波兰、德国和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将利用中国+站开展+科学应用研究。
这是中国首次通过联合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大规模国际合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兼发言人林西强表示,与联合国携手向其他国家开放中国空空间站,是中国国际空间合作的重大创举,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自主发展走向全球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空站可以进行数百项研究
这九个项目将侧重于长期飞行期间的人类健康、微重力下的流体物理和燃烧法、宇宙观测、新材料等。中国空站将为他们提供免费上行传输和空站运营机会,以及测量、控制和恢复等支持服务。R&D的费用需要由项目申请人承担。
作为“国家台湾空实验室”,中国空站的实验资源将是天宫二号的10倍以上,条件更加灵活多样。载人航天工程0+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卢聪敏告诉记者,中国的0+站舱内外均可进行实验,包括核心舱、实验舱一和实验舱二共16个科学实验舱。舱外有暴露的实验平台和在共同轨道上飞行的光学舱,支持空天文学、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学、空材料。
这些实验项目今后将如何实施?本项目将根据中国各种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进度进行规划空站。据了解,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舱即将完成初步样品研制,一号实验舱科学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步样品研制工作,二号实验舱科学实验舱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研究。
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参加了评选
空站间资源非常宝贵。为了提高中国空站的综合应用效率和应用水平,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空部门签署了《中国空站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年5月28日,双方共同正式宣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会员国参与未来中国空站与空站在科学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
宣布之后,收到了来自27个国家的42份项目申请。该应用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共和私营部门,涵盖九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医学、航空航天技术、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学和燃烧科学、空材料科学、空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新技术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空部门收到申请后,联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选择。选定的项目不仅应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能够极大地推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或有效地促进航天科技的发展和项目申请国科研能力的提高,还要求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行性,且不构成对空站的威胁。最后,成功地选择了包括Tai 空肿瘤和星云气体光谱研究在内的8个项目。
中国空站“大门永远敞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自实施20多年来,已有11名航天员被送至太0+号,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飞机、空号舱离港、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充、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为载人航天0+站后续建设和运行、宇宙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始终坚持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自项目实施以来,它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以及欧洲空局、联合国外交空司和其他空间机构和组织开展了若干技术合作。例如,与欧洲空局成员国共同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高灵敏度γ射线爆发偏振探测器由天宫二号携带到了台空;神舟11号与法国联合开展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中国和欧洲宇航员进行联合海上搜救训练。
林西强表示,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将积极开展设备开发、空间站间应用、航天员训练、联合飞行、航天医学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成果。
"中国空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林西强表示,中国空站的建立将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更好的“中国项目”。同时,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中国载人航天合作的“朋友圈”,使中国空站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家园,使中国空站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新区。(赵)
纪爱玲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走向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