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3字,读完约3分钟

“小心,别摔倒。”看到记者拍照,张付景最小的儿子张建全小声提醒道。

这是一个旧搪瓷罐,一边印有天安门广场和和平鸽,另一边写着“献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保卫祖国与和平”。张建全笑着说,这是他父亲张付青的“宝贝”,他已经用了60多年,不愿意扔掉。

1953年,全军派遣具有战斗经验以上的军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定居在新疆喀什的张付青自告奋勇,和他的同志们一起赶往北京。到达北京后,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这些战斗骨干被派去学习文化知识。

几个月后,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前往各部队进行慰问活动时,在江西省南昌市国防+部队文化加速学校学习的张付青和他的同志们得到了一枚奖章和一个搪瓷罐。

“刚从战场上下来,死了一辈子,在稳定了几天之后,你为什么要重新回到战场上?”有人问。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要打击中国。如果我们不出来,人民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张付青回答道。

1948年3月,张付青第一次选择为人民而战。在此之前,张付青被国民党军队俘虏,当了两年多的杂工。在瓦齐街的战斗中,他被“解放”了,没有得到遣散费,而是自愿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共产党的军队是正义的、有纪律的,是真正为劳动人民而战的军队。参加人民解放军就是为自己而战,为人民而战。”张付青仍然对过去充满激情。参军四个多月后,勇敢战斗的张付青选择了坚定地跟随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现在,他还记得入党介绍人是连长李文才和指导员萧友恩。

1954年12月,从文化速成学校毕业后,张付青有了许多选择:呆在一个大城市,大海宽空;回到我的家乡陕西,这是方便支持我的母亲。当组织和他谈话时,他立即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去湖北西部山区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来凤县。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三个重要选择。

“我是党员。派对需要我做什么?我不怕战场上的死亡。你害怕什么?”谈到当年的决定,张付青仍然态度坚定。

他的妻子孙玉兰认为,丈夫到了来凤,可以回到大城市或家乡,为改善当地的贫困状况做出一些贡献。但是我没有想到。这是一生。

1965年,张付青从来凤县原三湖区转到原茂东公社。当时,来凤县有一种说法,“穷三湖富在茂东”。三湖区的人们经常需要救济食品,而毛东公社条件相对较好,因为它有社区经营的企业,如码头、造船厂和林场。

孙玉兰原以为自己的生活会有所改善,没想到丈夫会选择再次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自愿负责条件最艰苦的高东地区,并扛着铺盖卷上山。张付青一年到头都在忙着带领高东的村民修路和生产,已经有几个月没回家了。

长子张建国仍然记得,有一次他上山给他父亲送饭,天黑前他不得不呆在村民家里。

为党担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共产党员的正确选择。95岁的张付青坚信,在人生的许多岔路口,他都选择了最合适的道路——跟随党。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9日,04版)

纪爱玲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张付青的故事:展示党性修养的四种选择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