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2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赵)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今天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东经110.5°成功定位,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联网又迈出重要一步。

最后一颗星就位,开始“体检”

6月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卫星后,该卫星经历了5次变轨和8天的长途飞行,最终进入固定在地球赤道的3.6万公里环形轨道。

“固定点的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始工作’。”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是由总单位第五航天科技研究院的相关专家介绍的。目前,遥测数据判读后,星载参考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负载设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

接下来,该卫星将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在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将启动工作模式,并被纳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庭”。

在轨升级中,北斗保留了“青春”的“秘方”

北斗三号最终目的地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飞行控制工作已经结束。在随后的在轨飞行中,第五研究院的开发团队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卫星的健康。

据了解,第五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在轨监测和维护小组,巩固了相应的系统,每六个月对卫星进行一次在轨健康评估,形成了健康评估报告,并对整个星座的在轨健康进行了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同时,为了确保天空中的星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卫星本身也可以在轨道上升级。这样,即使是最早的北斗三号卫星也能和后来发射的卫星具有相同的性能。

护送北斗的几个不眠之夜

据报道,在变轨过程中,第五研究院的北斗开发团队应始终监控卫星的健康状况,包括每次变轨结果的准确性和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根据任务执行安排,此次变轨任务的五次轨道运行时间为上午0:00-6:00,这也让北斗开发团队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在端午节期间,他们一直陪伴着他们共同的孩子北斗一圈又一圈地“跑来跑去”。

在漫长的北斗之路上,他们每次都以脚踏实地的方式“奔跑”,执行50多颗卫星的飞行控制任务。

为了保证卫星的成功定位,第五研究院北斗开发团队制定了详细准确的飞行控制计划,并对飞行过程中的每个关键阶段和每个可能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制定了科学的应对措施。飞行控制专家组由数十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为卫星在轨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成为飞行控制小组成员的“海上之锚”。

"北斗的最后一战结束了,我们必须成功护送这颗卫星."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喜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定点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