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8字,读完约8分钟
制图:张芳曼
"扫支付宝还是扫微信?"这是用手机支付日常消费时的一句俗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支付,享受非现金支付带来的便利。然而,当扫描支付代码时,由于支付机构之间没有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消费者和商家通常不方便扫描使用哪个机构的服务的代码。
最近,一些积极的变化不断发生。网络协会在试点城市先后完成了多机构“收款扫描码”和“付款扫描码”的技术验证。银联也在加速与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的“互联”,许多银行和支付机构已经实现了相互认可和相互扫描...未来商家和消费者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对支付行业会有什么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记者进行了采访。
扫描码支付的闭环特征明显,增加了商家的重复投资,不能充分反映消费者的支付选择
“我前几天去买菜了。当我支付我的手机,我没有回应二维码很长一段时间。当我仔细看的时候,我发现我打开了支付宝,但是我扫描了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如果只有一个码,那就特别尴尬了。很好。”北京朝阳区金泰里的居民万英说。
“我儿子专门帮我打印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码,但是那天突然丢了一个支付码,有些客户不方便支付。”赵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北新西路经营一家服装店。在她的店里,扫描代码支付是大多数顾客的首选,附近的小企业也放了多个支付代码。
目前,扫描码支付存在一些服务“壁垒”。由于相关支付机构无法相互识别和扫描,也没有“一码到底”,商家和消费者在日常支付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支付方之间的简单理解、相互认可和相互扫描意味着他们可以读取对方的支付条形码并完成支付交易,也就是说,银行应用程序可以相互扫描,第三方支付应用程序可以相互扫描,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应用程序也可以相互扫描。如果使用“一个代码”,消费者可以用一个手机应用“走遍世界”,商家就不会那么麻烦地收钱了。
“目前,扫描码支付的闭环特征明显,各支付机构自成一体,基本上没有实现‘互联’。消费者必须从不同机构下载移动应用才能完成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影响了支付体验,也给商家的收款和对账管理带来了不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别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如果没有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支付宝无法识别微信支付的二维码,京东支付也无法识别云闪支付的二维码。“每把钥匙只能用来打开相应的门锁”,消费者出门时要带“几把钥匙”,不太方便。
“商户在实现机构间的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之前,需要同时访问银联、微信、支付宝等多个机构的条码支付服务,才能完成各种APPs的扫描码支付受理;消费者还需要根据商家能够支持的支付条形码选择相应的应用来扫描代码。无形中增加了商家的重复投资,推高了社会的整体运营成本,侵犯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技术发展规划(2019-2021)》,提出推进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突破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应用和商户的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对于消费者来说,实现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相当于“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门锁”,优化了支付体验;对于商家来说,他们只能从一个支付机构申请一个支付二维码,然后就可以接受任何手机应用的码扫描支付,降低了重复投资和长期对账管理的复杂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人问,许多商家使用的合计支付是否实现了相互认可和相互扫描?
“这种集合二维码是由集合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集合支付服务。它不能等同于相互承认和相互扫描,以及“使用一个代码。”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表示,在一定程度上,集合支付确实可以解决主流支付机构服务“壁垒”带来的不便,但也存在私下拦截商户资金、滥用消费者信息等风险。
根据黄的分析,消费者会发现在二维码附近经常有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的支持标志。如果二维码只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么消费者就不能通过云端支付支付。这充分表明,这种支付二维码并不是“万能的二维码”,而仅仅是有限的支付机构的集合。
互认互扫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促进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实现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可以降低行业成本,提高效率,促进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黄对说道。
“对中小支付机构而言,实现相互认可和相互扫描可以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可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结构。”董希淼表示,用户已经对支付宝、微信等大型支付机构形成了强烈的粘性,不会轻易放弃使用。除了支付本身,用户对支付机构的选择还取决于他们的市场拓展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服务运营能力和其他附加值等。典型的是支付宝的购物便利和微信的社交特性,这些优势不会因为“一个代码就可以用”而消失。
最近,平安银行与中国银联、蚂蚁金服、财付通合作,实现了平安口袋银行扫描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的支付功能,成为首家同时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条码相互识别和扫描的商业银行。“实现条形码的相互识别和扫描是互利共赢的,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各机构无需重复扩展已接入条码支付服务的商户的网络接入,减少了重复资源投入,提高了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在消费者方面,由于消费者自主性的提高,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需要真正将其业务重点转向消费者服务的质量和体验。”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平安银行正在与网通合作,即将完成与网通条形码的互联互通。平安银行表示,以此为契机,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将继续强化技术优势,加快创新,共同帮助行业各方实现更好的体验、更广的范围、安全便捷的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在监管方面,业内专家认为,相互认可和相互扫描将有助于扫描码支付市场向更安全、更规范、更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支付行业互联互通的推进,更多的扫描码支付交易将通过银联和Netlink进行转移和清算,更加规范和统一,有利于风险信息共享和风险识别,有利于监管部门的整体管理和监控,使整个支付系统更加安全。
然而,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仅仅是开始,实现条形码支付的互联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在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相互认可、相互扫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包括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在内的全行业互联互通,实现全行业统一的条码支付服务标准,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收付款体验。”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需要完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业务规则,制定保障机制,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如明确各业务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能、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业务定价体系等。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现金不需要绑定到银行账户,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
在相互承认、相互推进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数字现金也在稳步推进。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现金研究所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现金。201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联合开发数字人民币系统(dc/ep)。目前,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现阶段,将在深圳、苏州、熊安新区、成都和未来冬奥会场馆进行内部封闭试点,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作为支付工具,数字现金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据行业分析师称,数字现金和现有的移动支付给消费者带来了相似的支付体验。与银行账户绑定进行代码扫描支付相比,数字现金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而是通过在商业银行打开数字钱包进行支付。数字现金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两个带数字钱包的手机可以在相互接触时进行支付。数字现金的这一优势可以在一些移动网络信号差的地方得到充分展示,比如航班和地下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认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现金在法定强制、隐私保护和线下支付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对于支付工具而言,商业支付场景的体验优化可能更为重要。
“例如,一些支付平台经常推出优惠支付、彩票、分期付款等活动。,包括小额消费信贷产品,这使他们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相比之下,数字现金只提供了一种支付选择,其对支付机构的影响取决于其自身的进一步优化程度和市场选择。我相信,未来的支付市场竞争将会在产品功能上变得越来越突出,每个产品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张明说。
“作为整个金融活动的基础,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此外,数字现金系统有助于追踪交易动态和资本流动,并有助于防止洗钱等非法交易。”董喜淼说道。
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第18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移动支付期待“一码通用”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