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2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董瑞峰)2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日信息创新研究所了解到,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一个叶面积指数自动观测网络,可以弥补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在时间空分辨率上的不足。它的数据将影响气候变化,生态,
该观测网络由国家遥感卫星应用工程实验室建成,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典型生态环境下叶面积指数的全国范围和长期连续地面观测。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表面积以上植物的单叶面积之和。田间试验中,叶面积指数是反映植物种群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控制着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蒸腾、碳循环和降雨截留等地表过程,其大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它也是全球生态研究的重要输入参数,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自20世纪末以来,科学家们利用遥感技术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生产叶面积指数产品,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由于缺乏连续的大规模和长期的地面观测,叶面积指数产品的真实性验证已经成为科学家们长期的困惑。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遥感卫星应用工程实验室在“国家民用空基础设施土地观测卫星通用应用支撑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叶面积指数地面观测网络系统建设,并计划在中国部署15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叶面积指数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覆盖农田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截至2020年7月,已获得1200多万有效原始数据。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国内首个面向卫星应用的叶面积指数自动观测网络建成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