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8字,读完约3分钟

日本松下电器有限公司最近宣布退出半导体业务,并将其相关工厂、设施和股份转让给台湾企业新塘科技。人们普遍认为,松下此举是日本半导体制造商近年来调整和重组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也反映了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经过战后的快速发展,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以dram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的50%以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日本半导体工业的高峰期,而松下是那个时代的芯片制造巨头。

此后,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韩国和台湾的新兴企业纷纷崛起,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本世纪初,日本芯片制造商仍有东芝和nec进入世界十大半导体销售行列;到2015年,东芝是世界十大公司中唯一一家日本公司。随着2018年东芝半导体业务转让交易的完成,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现代化将告一段落。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多数日本电器制造商都经历了重大的重组,他们已经退出了微利或亏损的业务。传统家电业务已基本售罄,半导体业务也面临重组和调整。

今年年初,松下决心将其半导体业务转化为利润。然而,这与全球经济放缓同时发生。虽然在各种努力下损失都减少了,但是把损失变成利润的目标是没有希望的。松下幸之助总裁津田弘毅决定断臂求生:剥离亏损业务,专注于成长型业务。

从表面上看,松下的退出是由于半导体业务的长期亏损。事实上,松下半导体业务的衰落有着更深的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的高市场份额导致了日美半导体之间的摩擦。通过1986年签署的《美日半导体协议》,美国要求日本政府一方面限制倾销,另一方面鼓励日本国内用户采用外国产品。1991年,美国签署了第二轮协议,要求外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必须达到20%,并强行增加美国对日本的出口。

此外,美国还强行阻止日本出口。1987年,美国认为日本未能主动限制倾销。基于美国所谓的“301条款”,它挥舞关税大棒,强行阻止日本产品出口到美国,并对日本制造的电脑和彩电征收高额关税。可以说,日美贸易战是日本半导体工业衰落的开始。

此外,日本制造商的半导体业务大多已经成长为电器制造商的一个部门,因此他们的半导体产品具有面向家电、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这一特点导致了自主研发效率低下、成本巨大和重复投资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半导体R&D的实力和资本投资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半导体产品逐渐失去了价格优势,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松下退出半导体业务折射日本半导体产业变迁

松下的退出确实减少了日本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但索尼在日本企业中也是引人注目的。

八年前,由于电视业务的衰退,索尼失去了它的业务。2014年,索尼出售了其个人电脑业务,并开始投资图像传感器芯片。这一战略转型的成功使索尼重新获得了增长势头,2018财年的运营利润率为10%。近年来,索尼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并扩大了其在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的优势。

此外,从更广的意义上看半导体行业,虽然日本在高投资、高风险的芯片行业没有优势,但在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领域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投资收益相对稳定。一些评论家认为,日本已经从一个芯片大国转变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大供应商。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松下退出半导体业务折射日本半导体产业变迁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