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0字,读完约2分钟
以演讲比赛的形式普及“高”的学术问题是科学普及的创新
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20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圆满落幕,1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经过预赛、半决赛和决赛脱颖而出,荣获比赛奖。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0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数千万人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了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以演讲比赛的形式普及“越来越高”的学术问题,是科学普及的创新。众所周知,学术问题一般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专业交流在科学界进行,而科学普及大多选择公众关心的周期性和常识性的科学课题。向公众直接普及前沿科学问题无疑是一项挑战。北京科协探索新的科普模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演讲比赛的参赛者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不仅能捕捉科学热点,还能掌握各种通信技术,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推广效果。
对于年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说,演讲比赛是一个认识科普重要性的机会。演讲比赛的内容都是他们从事的科研活动,如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公众关心的领域。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对演讲者来说,清楚地解释他们的科学研究并让观众理解它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通过讲座,青年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认识到了科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科普意识和能力。
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也为青年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渠道。经过选拔和系统训练,参加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的选手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这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发展。许多参加过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的科技工作者已经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科技创新和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是科技界的共识和行动。目前,科普工作仍有很大改进。例如,由于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一些地方的饮食习惯不科学,导致“三高”频繁发生;由于农业基础知识没有普及到位,果农遭受了损失。事实证明,如果科普工作跟不上,科研成果很难顺利实现社会价值,也很难及时造福民生,甚至伪科学也会利用这一点误导公众。
科普工作要长期做好,严禁活泼、走过场、重形式。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以一线科技工作者为科普骨干,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这项活动可以持续20年,值得学习。我们期待这种持续有效的科普活动会越来越丰富,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4日,第19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喜看科普有创新(创新谈)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