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3字,读完约9分钟
张英社
9月2日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榆林市委副书记、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榆林市发改委主任杨介绍“围绕‘三大目标’,努力推进榆林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林兵主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赶超定位和“五个扎实”的要求,全面推进了一系列强基、补不足、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开创了榆林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的新征程。
201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48.6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700倍。经济总量跃居西部城市经济第六位,非省会城市第一位;工业总产值从建国初期的359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4461.94亿元,增长12.4万倍,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初期的158元增加到2018年的112845元,相当于上海、天津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是1949年的2.7万倍,实现了长期依靠国家补贴的转型,每年为全省净贡献300多亿元;此外,在能源基地建设的推动下,教育医疗、民生保障、文化体育、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榆林已经成为陕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榆林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转变”:
一是实现了从农业区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榆林的第一产业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到20世纪80年代初,榆林的第一产业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0%。1984年,新华社播出了“陕北有煤海,容易开采,质量好”的电讯,轰动世界。1998年,国家正式批准在陕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全面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变”的决策部署,建设园区、建设项目、实施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0年来,共投资5000多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70多个,其中100多亿元项目13个,50-100亿元项目17个,10-50亿元项目45个,形成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发展、园区带动”的发展格局,2018年形成了以煤、气、盐为基础的发展格局。 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4%、5.6%和10.3%,煤制烯烃、煤制甲醇、金属镁和蓝碳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4.8%、48%和86.3%。 榆林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能源城市和工业强市。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对市场形势的认识,规划长远布局,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十大战略课题研究,加快推进“资源型榆林”向“创新型榆林”转型,明确了高端能源化工引领转型发展路径。确定“12363”高端发展战略,推进27大议题。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重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数量大增
二是实现了从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的历史性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人普遍过着“早上做饭,中午糠,晚上清汤照月”的日子,长期以来被视为“贫穷落后”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建设,榆林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83元,居全省前列,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7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4元,增长9.1%。榆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北方支持南方”的总体思路,榆林全面推进北方转型发展和南方绿色发展。北方县市重点发展节能终端产品、纺织、铝镁等转型产业。南部县拓展了文化旅游、中药材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特色各异、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县域经济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大县”之列,神木成为西北第一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施精准战略,推进扶贫开发、农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深度融合。三年来,全市财政投入达到20多亿元,居全省首位,累计扶贫12.59万户,36.07万人,贫困率下降到1.74%。八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五个已经脱帽,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就。
目前,消除贫困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阶段。今后,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32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其余134个贫困村退出,嘉县、清涧县、资州县脱下帽子,与全省一起进入小康社会。
三是实现了从内陆城镇向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榆林位于内陆腹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城市形态、规模和功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到2000年,它的城市面积只有2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万。
土地被征用、城市建成后,榆林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心城市的框架扩大了三倍多,人口几乎翻了两番。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城市面貌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人反映的上学、旅游、就医等突出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十二五”以来,全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5所,新增学位13.5万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一批知名教育品牌落户玉林;建成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77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39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增病床5000多张。一些“国家队”医院在榆林建立了专科联盟。
榆林坚持以优化经营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2018年,全省商业环境排名由第一位上升至第五位,全国262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排名由第三位跃升至第86位,居全国第一位,今年7月进一步上升至第55位。榆林先后推进了延渝高速铁路、榆阳国际机场、引黄工程、“四库两中心”、玉溪河生态走廊等一系列长期重大项目。,并开始建设科创新城,对优质发展的战略支持不断增强。
到2018年,榆林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1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68公里,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1000公里以上,年货物运输能力超过3亿吨;榆阳机场升级为4D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位居西北地区机场第一,初步形成榆林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榆林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并成功通过省级生态园林城市验收。2018年正式纳入、鄂、渝国家城市群规划,榆林城乡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第四,实现了从生态环境恶化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性转变。历史上,玉林被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水生植物所覆盖。汉唐以后,由于频繁的战争、过度的耕作、气候变化等原因,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是中国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0.9%。从春天到冬天,每年都有风,人们的生活很悲惨。
7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带领全市人民“南控土、北控沙”,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李守林、石广银、牛等一批民族英雄涌现,培育了榆林“不怕苦、敢打、坚定不移、开拓创新”的治沙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榆林积极开展“三年绿色种植运动”、“五年林业建设大推进”等工程,全力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目前,全市森林保护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目前的2157万亩和33%,为陕西省绿色地图北移400公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防沙治沙抗旱日”第24次纪念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对榆林的评价是:“中国防沙治沙来自榆林,榆林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的潮流”。最近召开的玉林市委四届七次会议,系统部署了新时期玉林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市县两级每年投入20亿元财政资金,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林将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三大目标”和“两大目标”,不忘主动精神,牢记使命,全面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赶超和“五个扎实”的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榆林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12363”高端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多极支撑、多点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榆林将坚持区域协调,着力形成城市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榆林将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中心,对外开放,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全力打造陕西对外开放的大门;榆林将长期优化升级经营环境,为榆林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榆林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弥补民生的不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开创榆林新时期赶超的新征程。(整理/周凤川)
纪爱玲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榆林努力推进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