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8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赵)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赵)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19研究所黄旭华研究员和上海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曾庆村研究员共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一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探索和发展,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担任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项目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
把一生献给科学研究,永远不要离开一天
在30年的默默无闻之后,黄旭华的生活就像一艘“核潜艇”,“静静地潜伏着”。直到最近几年,黄旭华的名字才为外界所知。
“我们的核潜艇开发始于1958年,我一直到2018年才退役。我从未在一天之内离开过核潜艇项目。”说起核潜艇的命运,黄旭华充满了深情。
“做惊天动地的事,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真的成了黄旭华的人生写照。
有人问他为什么在核潜艇上工作了这么多年后,他还没有改变主意。他的回答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如果你不用心,你很难产生结果。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生都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
从零开始,60年的坚持
中国为什么要建造核潜艇?黄旭华解释说:“有句话说‘反对原子弹战争,首先要有原子弹’。我还想补充一句:如果你有原子弹,你也必须有核潜艇。”拥有一艘核潜艇意味着能够在面临核打击时进行自卫反击。
然而,核潜艇不是用来建造的。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因此拥有核潜艇更加困难。
“核潜艇由三节车厢驱动:反应堆、导弹和潜艇。技术涉及广泛的需求。”据黄旭华回忆,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中国的工业技术和生产能力还没有严格满足发展核潜艇的基本条件。
“然而,更大的困难是我们没有专业人员,他们都没有。”黄旭华说,在这个领域,当时中国没有从国外回来的人才,他们都是“土包子”。同时,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知识也非常匮乏。“我们对核潜艇一无所知。没人见过,学校也没有这门课。”此外,在外国严格的技术封锁下,开发商没有任何核潜艇的技术参考资料,更不用说可以指点的外国专家,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从头开始。
由玩具模型“启动”,铸造大国和重型设备
现在,黄旭华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核潜艇,在贫穷和白色的基础上,在外国的严格封锁下,自力更生,勤奋工作,从零开始,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克服一个又一个。顶级技术难题,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从弱到强,不断成长。”
这是怎么发生的?黄旭华回忆说,当时开发商从调查研究开始,动员所有相关人员从报刊杂志上寻找资料,经过研究整合,形成了一个总体印象。然而,发现的信息要么是零碎的,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这既不真实也不令人难以置信。”
当时,只有两个人,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中国香港,带回了美国“华盛顿”导弹核潜艇的两个儿童玩具模型。玩具非常仿真,板可以抬起,抬起后里面的设备很密集。“我们很高兴,把它们放下,发现这两个模型的细节与我们收集的美国核潜艇的相同。我们会有信心的。”黄旭华说道。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它被正式列入海战序列。
“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如果你不来,你就不能要求。你必须依靠你自己。”黄旭华总结说,特别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今天,不可能一帆风顺。前面的路往往充满了障碍和风险,所以更需要有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毅力和毅力。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黄旭华:“核潜艇”一样的人生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