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5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各级法院积极运用新技术推进网络司法。网络法院是司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创新实践。互联网法院如何处理案件?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不离家完成诉讼”
中国的网络法院发展迅速。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19天后,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2月4日发布的《中国法院网络司法》白皮书,杭州、北京和广州的网络法院共受理近12万件网络案件,审结8.84万件,网上立案申请率为96.8%,全过程网上审结8.08万件,一审服务率为98%。法院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短信和公开号码在网上发送了96,900份文件。
“互联网法院依托电子诉讼平台,有效完成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审判、判决、交付和执行等诉讼全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指出,“案件的大部分当事人都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诉讼,实现了诉讼过程从线下到网上的转变。”
“移动微型法院”也在许多城市进行了试点。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12个省(区、市)启动了“移动小额法院”试点,搭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电子诉讼平台,并将部分诉讼环节转移到手机上进行处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和无缝连接,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和手持办案的便利。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动小额法院实名注册用户116万人,注册律师7.32万人,开展网上诉讼活动314万次。
艾24小时不打架
与传统的法庭审判相比,网络法庭审理案件的效率更高。杭州、北京、广州三地的互联网法院平均网上审理时间为45分钟,平均审理周期约为38天,分别比传统审理模式节省了约3/5和1/2的时间,体现了互联网给案件审理带来的效率红利。
高效率的背后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ai是法官的智能助手,它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诉状、证据等相关诉讼材料以及法院审判系统中存储的案件数据,自动生成相应文件的初稿供法官使用。此外,ai还可以通过24小时热线回答当事人提出的相关问题。
北京市互联网法院第二综合审判庭朱戈法官表示,工作人员通过梳理当事人经常咨询的问题,汇集了所有专业答案,并添加了法官文集的内容,形成了诉讼咨询服务。只要当事人问一些高频问题,就会自动产生答案。
云视频技术帮助互联网法庭打破空极限。云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了多种模式,如计算机、移动微法庭小程序、浏览器等。打破时间和空,允许客户随时随地参与法庭审判和调解,有效地降低了参与者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公众还可以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收听案件,密切关注互联网上热点案件的审理情况。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文指出,有些当事人可以在家参加庭审,甚至有些人可以在网吧里参加,网吧是互联网法院开庭的现场。
区块链科技的崛起也将大大节约成本。北京市互联网法院第一综合审判庭闫军法官表示,与传统公证相比,区块链技术将取证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了一瞬间,大大降低了取证的物质成本,将财务成本从几千元降低到了几千元,甚至是免费的。
为数据安全构建“防火墙”
未来,网络法院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立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张文表示,2020年将着力创新互联网实施模式,探索区块链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打造“商业链、管理链、生态链”的新模式。
推动区块链电子数据的标准化研究和制定也是一项关键任务。张文指出,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国产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众多专业机构组成司法工作组邀请信息安全专家。标准制定、司法鉴定、信息通信和区块链的技术专家组织了4次准入申请评审标准会议,形成了90条修正案,最终形成了《平衡环节准入和管理规则》和《平衡环节准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法数据转变为电子数据,保护这些电子数据不被窃取是最重要的事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詹剑锋表示:“数据是隐私,尤其是现在,许多司法数据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的。”建立强大的防火墙和其他防范措施非常重要,这些数据不能落入罪犯手中。”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互联网司法:“指尖诉讼 掌上办案”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