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7字,读完约3分钟
“知礼”不仅适用于现实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需要遵循。“最讨厌的微信朋友”刚刚成为热门话题,网上社交礼仪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随着各大在线社交平台的出现,用户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从过去的见面和问候,他们可以不用离开家就能联系到来自不同地方的用户。在线社交变得越来越正常,在线社交礼仪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互联网上没有固定的社交礼仪模式,但是网民们集思广益,不断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社交行为。以微信为例,包括直截了当地说,不容易找到喜欢的人,投票,抢票,讨价还价等。;不要直接发起视频聊天请求,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否方便回答;尽量使用没有发音的单词;不要把群聊当成私人聊天窗口,以免影响其他组员的感受。不难看出,令人不快的网络社交行为有一个特点:忽视人际交往的界限,干扰他人。试想,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真实的交流中,它们也会被“涂黑”。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电缆背后的人是真实的。事实上,对于一个在线社交平台来说,沟通是否顺畅最终取决于用户。在线交流确实突破了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但网络交流并不像面对面交流那样直接。见面和交谈时,双方的语气和表情一目了然,身体动作和语言状态能及时给出反馈。网上交流更容易导致误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人们应该更加注重网络上的社交礼仪,“礼貌待人并不奇怪。”
此外,没有必要刻意区别对待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社交平台上的朋友经常与真实的社交关系重叠。他们是亲戚、朋友、同学和同事。你有多重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你必须更加注意你在网上的言行。客观地说,社交网络是社交网络的延伸和扩展。在网上,如果你不注意基本的礼仪和底线,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在网上社交时,人们不仅要在“自我否定”上多下功夫,还要宽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交习惯。在理解了对方的“雷区”后,试着宽容和回避。比如,知道对方对网上的“哦”和“呵呵”有负面的理解,就有必要提前避免。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有必要根据网络文化的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不要落后于潮流,这也是社交礼仪水平的体现。
由于对互联网上的社会行为缺乏严格的控制,以及互联网本身的高度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上的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和行为必然是混杂的。为了在互联网上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仅仅从个人层面加强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对于平台来说,有必要对用户的沟通礼仪指导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一些具有违法倾向的社会行为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网上社交礼多人不怪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