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郭坤在南极考察现场。

数据图片

4月9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细雨中,人们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长、长城站第一站长、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前主任郭坤送行。4月3日,中国南极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北京逝世。

像战壕里的士兵一样,我们跳出战壕,冲向战场!在长城站的工地上,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就是我想说的南极考察队员的“爆发力”。(摘自《第一次南极考察日——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在极地工作人员的眼里,郭昆是一个传奇和丰碑."熟悉他的人是这样描述的。

关于他,有一个“喝咖啡”的故事。1983年,在第12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当大会就该决议进行表决时,中国被邀请在会场外面喝咖啡,因为它没有建立南极研究站,中国代表团成员含泪离开了会议。“后来,我告诉团队负责人,我们不会在南极洲建立自己的研究站,我也不会再参加这样的会议。”郭坤曾经回忆过这一点。从那以后,在1984年,他带领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爬行,创造了只用40天建造长城站的壮举。

一辈子惦记那片冰原

郭坤先后七次去南极,两次获得一等功。在他死前打开他的日记似乎把人们带回了几十年前的冰雪世界。“9点30分,海水退了,而‘长城一号’的船装载了材料,几次未能抓住海滩,在离海岸约10米的海水中搁浅。我们必须在海里没有膝盖?用水和雨水卸载材料。几名队员不小心掉进了海里,冰冷的海水被倒进了衣服里。他们被队员们拖上岸,在岸上的棉花帐篷里换了衣服,喝了两杯酒,继续投入到卸料的战斗中。”

一辈子惦记那片冰原

南极的建设受到恶劣天气的极大限制,但郭坤和他的团队成员不怕困难。团队成员“从未去过山、海滩或海湾”,日以继夜地努力建设车站。我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每天努力工作16到17个小时。在身体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即使你睡在冰天雪地里,甚至帐篷被强风吹开,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雪,早上大家还是会昏昏欲睡。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郭坤不得不一个个叫醒他们,于是有了“郭扒皮”的绰号。老队员回忆说,如果没有郭坤“剥皮”的动作,长城站不可能在40天内建成。

一辈子惦记那片冰原

在他的南极探险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严格的训练,甚至生死考验,尝尽了所有的酸甜苦辣。然而,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喜悦。(摘自《第一次南极考察日——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队长日记》)

1988年,当第一次远征南极东部时,“极地”号到达了南极,船首被浮冰撞击,打开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到达普里兹湾后,他们在南极洲遭遇了罕见的冰崩。在“不利开局”的情况下,时任南极东部考察队队长的郭坤在巨大压力下做出了“继续建设中山站”的决定。他不断为队员加油,带领他们加班加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短短28天内完成了中山站的建设,创造了新的“南极速度”。后来,很多人说,如果没有郭坤当时的坚持,中山站至少要晚一年才能建成。

一辈子惦记那片冰原

“时间被抢了,结果被拼了出来。南极考察是探索性的、艰巨的、全面的、国际性的和面向政策的。南极考察队员不仅综合素质高,而且还具有耐力、爆发力、耐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郭坤曾经说过这一点。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第12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一辈子惦记那片冰原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