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20世纪90年代末,一本名为《数字生存》的书曾经很受欢迎。在书中,作者展望了未来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如今,许多预测已经实现了。在过去的20年里,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表明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1993年以来,中国以信息化的名义正式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此之前,它更多的是关于计算机技术或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这一起点的标志是,1993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经济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国信息化工作。当时的国际背景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浪潮开始兴起,互联网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化的关键因素。自中国全功能上网25年以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社交方式和工作方式,展示了信息化为人民服务的无限魅力。

让信息化服务于人(大家手笔)

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医疗保险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例如,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购用户已达6.1亿,73.6%的网民从事网购。网上购物交易的规模及其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社交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截至2018年底,微信每月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每天发送450亿条信息,拨打4.1亿个音频和视频电话,这需要高度的云计算支持。信息化也对社会就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信息化给一些传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它也创造了更多的新工作,使人们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政府信息化已经从支持政府内部业务转变为服务公众。跨部门、跨层次、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和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数据、少跑腿”。

让信息化服务于人(大家手笔)

尽管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面临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例如,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数量为2.22亿,占网民总数的26.7%,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8.4%,比城市地区的74.6%的互联网普及率低36.2个百分点。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服务业信息化发展迅速,而工农业生产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缓慢。服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消费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生产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加强。近年来,在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生产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加速。

让信息化服务于人(大家手笔)

目前,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正从网络走向智能。在网络化阶段,信息化主要是基于连接人和原有的业务流程软件。进入智能化阶段,网络不仅可以连接人,还可以连接对象、过程甚至数据本身,可以处理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多样的数据,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提供了可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智能化阶段的信息化已经形成了在联系一切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的能力,并能在技术上逐步实现“机器替代”和“算法赢人”。信息化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后,有必要深入思考信息化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技术上讲,我们应该追求更智能的机器和更精确的算法。然而,在处理机器与人的关系时,我们仍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智能机器应该与人合作,智能算法应该善待人。

让信息化服务于人(大家手笔)

信息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人都应该是核心,这样信息技术才能造福整个社会,数字红利才能惠及每个人。这是科技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

(作者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会长)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1日09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让信息化服务于人(大家手笔)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