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58字,读完约11分钟

“面朝黄土,面向天空”的农业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历史。进入山东省阳新县新农材商店,农民们使用“云”技术和大数据,享受精确气象、遥感观测、水肥一体化等智能服务,用手机代替锄头。

物联网、智能农业机械等智能农业技术正在改变农业生产模式:从拼资源拼要素到比较技术和效率,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孕育出蓬勃的新动能。

智能农业如何种植土地?

“别人看天空,我看屏幕”,大数据说了算

坐在家里,看着屏幕,点击手机,将在数千英亩的土地上完成农活。有这样的神吗?

老店镇孙家围子村的孙就是这样做的。“别人看天空,我看屏幕;其他人有丰富的经验,而我有大数据。”

他说的不是笑话。在三福的第一天,下了一场及时雨,已经干了好几天的农田“喝了个饱”,麦茬里长出的一簇簇玉米苗更绿了。几天前,孙知道了这场雨,精确到1平方公里的农业精密气象服务对他帮助很大。“提前48小时预报,播种、喷雾、收割‘看天’,耕作安排更合理。”

2016年,孙回到家乡创业,投入多年的工作积蓄,一次性转让10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亲友们不明白阳信水土贫瘠,小麦产量不高。另外,最近几年市场不稳定,有什么问题吗?

孙对很有信心,一套网上智能农业系统让他放心。智能农业如何种植土地?"电脑取代了人脑,机器取代了劳动力,手机取代了锄头."孙对说道。

耕作和收获是有智慧的。点击屏幕,卫星“眨眼”,土地分布和幼苗生长将立即清晰。这是遥感监测系统。传感器实时收集湿度、温度和其他信息,并将它们浓缩成图表,显示“正确的药物”。这是物联网系统。当你移动手指,输入氮、磷和钾的比例时,不远处的施肥机隆隆作响,精确调制的营养包就准备好了。农作物吃的是优质的营养包,这意味着水和肥料的结合。

种地用上了“云”科技

智能农业机械是全程贴心服务。孙说,大型自走式牵引式喷药机伸展长臂,在水雾的包围下,在田间缓缓行走,为喷药机节省了10多名工人。精密播种机掠过,播种精度在一毫米以内。大型收割机的马力完全开启,地块被自动识别。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1000亩谷物将被归还给仓库。

虽然是个新农民,孙却成了种粮的“明星”。夏收刚过,他就收获了1000多亩小麦。他很早就和企业签订了订单,每斤比普通小麦多卖0.1元,每亩地成本降低了近100元,一季收入超过10万元。

听说孙靠种田赚钱,这种“老作风”坐不住,所以他来学习。老贾村党支部书记老田芸说:“我们村家家都种梨。在过去几年的春天,水果被冰冻并遭受干旱。挂的水果不多,但价格不能卖。如果他们赚不到钱,村民们会很沮丧,不会认真对待果树。有些已经好几年没浇水了。看着这一片梨园,真让人心痛。”

"提高产量,成本就会降低,这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孙付了底。

现在,老家村230多亩老梨园已经改造成“智能”果园,田间管理流程已经完全升级。以天头智能监控站为例。红外传感器和高清摄像机藏在果园里。当发现害虫和疾病时,会立即拍照并上传。在与后台的大数据进行比较后,各种害虫被智能地识别出来,并告知专家和农民。

“这种高科技就像是‘老黄牛’。它平时不说一句话,但在关键时刻起着很大的作用。梨虱在今年春天被及时发现。早期预防挽救了今年的果实。把它放在一边,用肉眼找到它。”老田芸说:“现在梨的生产成本下降了10%,质量更高了,价格是每斤3-5毛。”

“智能农业一点也不神秘。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融入农业生产过程,将实现更科学的选种和更准确的投资,使农民少走弯路,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国祥说。

智能农业在这里扎根。阳信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覆盖率达到90%,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300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0万亩。小麦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6%,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75.7%。

谁来做智能农业?

“田保姆”活跃在这个领域,细心地计算和解决一个家庭做不到的事情

阳信是一个农业大县,但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拥有55万亩小麦和10万亩梨。阳信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和梨产区,有着坚实的家庭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不稳定,管理跟不上,往往增产而不增收。以鸭梨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每斤的平均价格低于1元,比强势市场差了两三元。

"用旧方法种植土地是不可能的。"晋阳街道办事处何洁村村民李海亭说,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他们都是五六十岁。一户人家种植十多亩地,跟不上过去的经验,质量也上不去,所以买家不能小看它。赚不到钱,农民的耕作很枯燥,他们对管理和保护的热情不高。一些中低产田供不应求,果园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耕作方式必须改变。谁将耕种这块土地?急需解决这个问题。

土地仍然是同样的土地,但一群“新农民”提供服务。许多提供智能农业服务的“田保姆”活跃在田间果园。

不,在小河镇小坑村的梨园旁边,一位名叫耿玉玲的老农正在问“90后”的王波

"你什么时候去捡梨?"

“只是这几天,等等。”

“如果有约会,你可以放心。”

为什么老耿愿意和学弟讨论经验?“你可以注意拣包。”老耿说,装袋是为了使水果形状均匀,皮薄,汁多。纸袋被提前采摘,会影响外观和味道。如果我们再次遇到阴天,那就糟糕了。

“拿包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你还必须确保这几天天气晴朗。”王波是中化农业养心技术服务中心的一名农学家,也是一名“农民保姆”。他打开手机。“有准确的天气和智能农业预报。时机一到,我马上告诉你。”

“现在耕种应该准确地‘计算’出来。考虑到消费者的喜好,该品种改为“新力7号”,质优价廉。对土地进行全身“体检”,测量宏观、中观和微观元素的含量,弥补缺失。天气预报准确无误,修剪和喷洒都被卡住了。王波说,一亩地的追肥成本从420元降到了300元,一亩地的纯收入达到了15000元。

“我们这里有一个组合包,科学选择,精确天气,害虫预警,遥感观测等。它就像一个“云”上的农业商店,允许农民选择服务。”中化现代农业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石成奇说。目前,他们为阳信服务的经济作物有4000多亩,粮食作物有1.5万亩。

除了龙头企业,外地“长”新农业经营实体也积极参与智能农业。

"合作社专门经营智能农业机械."开源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主席张凤霞指着高耸的干燥塔说。“过去,玉米收获总是会遇到阴天,而且玉米很容易发霉。烘干机可以智能控制温度,自动节能。谷物从这里直接进入仓库,带有一点爆米花的香味。”在合作社的仓库里,无人驾驶飞行器、大型牵引式喷药机和大型深松机等机器都已打磨完毕,随时可以使用。

种地用上了“云”科技

“这些农业机械的投资超过500万元,更别说小农户了,就连家庭农场和种植合作社一般都负担不起。我们提供服务,每亩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农民享受现代农业机械的便利。这难道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张凤霞说。

“谁来种这块地,怎么种好,这是养心遇到的问题。社会服务组织的出现,解决了一个家庭办不到的事情,使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实现了质量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阳信县农业和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农业转型的迫切需要为智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农业面临着‘多与少’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面临着为争夺资源而‘受不了’的发展困境。在此关头,新技术为促进农业转型和升级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而农业转型和升级是发展智能农业的源动力。”李国祥说。

市场参与者积极抢占海滩。“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农业企业利用其在技术、资本和市场方面的优势,抢占市场,促进新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另一方面,新的商业实体,如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于其自身的现实,专门从事农业和收获,并以流通和托管的形式提供智能服务。他们已经成为智能农业的生力军。”李国祥分析。

种地用上了“云”科技

如何推广智能农业?

与小农户分享科技红利,让更多的“盆景”变成“风景”

智能农业一端与科学技术相连,另一端与农业相连。科技进步和农业转型需求共同推动了智能农业的发展。但是“尖端”技术和传统农业的结合并不容易。为了推广智能农业,有必要化干戈为玉帛。

"往下看,睁开你的眼睛,智能农业真的很好!"水洛坡镇油坊刘村的刘丰源专程来到耿玉玲梨园学习。然而,刘丰源有顾虑。“我不知道投资十几亩地是否值得。说这个包,一个3分钱,算上劳力,一亩地又多花两三百元。水肥一体化需要铺设滴灌管网,这更让人难以忍受。”

对于智能农业,不少村民持观望态度。“一些地块使用眼睛识别害虫,并尽早喷洒药物。但每个人的土地都是相邻的,相邻的地面管道也不好,虫子还会飞过来,也没用。”老田芸希望村民发展智能农业,村民们有想法。

据记者调查,阳信县的土地流转面积有一半以上是由小农户耕种的。当旧传统遭遇新技术,当一个家庭遭遇大规模经营时,如何让更多的小农走上现代农业的轨道,分享科技红利,是推广智慧农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农民而做,让农民去做."石承启说,他们与村支书或领导合作建立村服务站,并定期举办讲座。他们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开始。不合理的肥料使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通过示范和讲解,很多农民接受了水肥一体化和生物肥的包装,降低了10%的成本。

充分发挥新企业实体的联动作用,鼓励新企业实体和小农户建立多元化利益联动机制。目前,张凤霞已转让土地3万多亩,管理土地2万多亩。“就托管而言,土地是农民的,收获也是农民的,但都交给合作社管理,整个过程都采用智能农业,每亩经营成本降低200多元。”

“你看这个果园,果树都嫁接了叶子和树冠,这似乎经历了干旱。长期以来,城市里的人们一直对果树垂涎三尺,他们正等着成熟后采摘果实。”李海亭说,村里的30亩土地已经转给了合作社,效益不断提高,很多村民都很感动。

落实和完善财政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贴、减免税...阳信县提出为智能农业新学科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和白银支持。目前,阳信县有49个重点龙头企业、1273个农民合作社和113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带动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4万亩。

智能农业的推广仍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技术瓶颈需要打破。“智能农业的基础取决于数据收集。传感器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和耳朵,而传感器技术只是一个短板,稳定性和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化集团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总监王保节表示。

“目前,智能农业服务的重点是种植。事实上,在加工和销售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质量追溯和精确营销。通过大数据准确描绘消费者,更好地将市场需求转移到生产环节,引导农民盯着市场调整结构。”李国祥说。

通过整个产业链,阳信在加工和销售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目前,已建成年产40万吨面粉的万吨全谷物保健食品产业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0多家新网上商店,电子商务每年销售梨3万多吨。

在这里,农民耕种土地更容易、更聪明,现代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人民日报》(2019年8月2日,第18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种地用上了“云”科技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