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我相信有很多人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重温一下,看看朋友们的最新消息,了解一下他们对热点问题的看法。然而,当在朋友圈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它可能会被一句小台词所挫败:朋友只在最后三天展示朋友圈。它就像一个竖起的篱笆,柴火是锁着的,这提醒我们,有一个世界是你不能涉足的。
当观察其他人的生活欲望时,他们会遇到“拒绝访问”的迹象。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会消失一段时间,但这似乎是对朋友圈在我们今天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一种隐喻。
一位朋友曾经说过,如果你出去旅行,如果你回来时没有交朋友,那就好像你从来没有去过那里。这也可能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如今,朋友圈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记录日常经历,分享生活经历,展示一种被关注和看到的社会存在。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将那些因时间和距离而分散的朋友拉回到彼此可见的地平线上,从而维持对外界的情感需求和想象认知。在朋友圈子的24小时灯光下,我们看到了别人和自己。可以说,朋友圈正在塑造我们新的交流和认知方式,满足我们“看”和“被看”的心理需求。
然而,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增加了一把锁,甚至不愿意再送朋友?从心理上讲,许多人渴望记录他们的生活,但他们不想在别人面前完全展示自己;我渴望交流和诉说,但我不愿意把我的感受传播给每个人;我渴望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交网络,但我害怕别人会无限接近我的生活圈子...当这些心理反映到我的朋友圈中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操作,比如“在群体中可见”、“在群体中不可见”和“三天内可见”。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解决了很多现实交流中不可避免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整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方式和距离。
除了心理因素,许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过多地展示自己。这也是因为朋友圈已经从最初的个人世界变成了人们混杂的公共领域。每个人的微信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只见过一次面的人,他们总是愿意卖给你,或者随时“请求转发”和“投票”给你...当朋友圈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交流的场所,当朋友圈中掺杂了太多的利益交换和人情负担,当朋友圈中没有朋友的时候,人们自然就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动力。
当然,朋友圈不能成为“快乐的江湖”有很多原因。朋友通过你在朋友圈中的言行重建你的形象,猜测你的生活方式,判断你的审美情趣。大多数人都渴望通过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自我。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使用精心挑选的图片和反复润色的文字来创造一个我们想要展示给别人的自我。这样,交朋友就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当人们厌倦了“打字30秒钟,润色10分钟”,当他们害怕别人的想法,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坏印象,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别人的生活在他们心中投下太多的阴影和焦虑,许多人只是想成为旁观者而不是分享者。
事实上,许多人在谈论他们交朋友的方式时总是说“真”这个词。但是现在,在朋友圈里,这是朋友们互动的主要领域,它经常被认为是“没有真实的生活”。这也让我们反思。今天,关于朋友圈的各种讨论和对朋友圈的各种态度,不管他们喜欢还是逃避,可能是因为我们给了朋友圈太多的期望和意义。朋友圈是我们保持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你过于依赖在线窗口来塑造一个人并了解一个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危险。有人说:“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只有放下手机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因为,现实世界是最真实的。
人民日报(2018年4月16日05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别让朋友圈定义了真实生活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