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3字,读完约4分钟
从6月19日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网络游戏反沉迷需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家庭应该是防止网瘾的第一道防线."…令人上瘾的电子游戏的话题再次引起了讨论。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在“奉口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美誉背后,电子游戏带来的“数字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早在2008年,中国第一部《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就已经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的诊断范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和行为障碍”。它的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地把电子游戏放在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要继续或增加游戏时间。事实上,一小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玩游戏,他们情绪低落,身体虚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和暴力。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着迷”到“上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正如工厂不能只关注利润,不加区别地排放污染物一样,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监管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从金钱上看一切。几天前,许多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反沉迷系统;一些游戏公司还推出了“数字合同”功能,指导父母和孩子签订使用合同...许多网络公司在积极行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业道德建设态度。业界逐渐认识到,应该努力从“娱乐游戏”向“功能游戏”转变,这有利于技能的增长。可以说,只有积极承担责任,积极转型升级,游戏产业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然而,如果市场就像一匹马,如果失去控制,它就会变得疯狂。近年来,一些游戏平台的实名认证形同虚设,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各种方法层出不穷。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夸大谋杀暴力,甚至歪曲历史和传播坏思想...这些顽疾显然很难仅靠市场自律来消除。为了控制游戏市场的混乱,我们必须善用法律和制度。除了在事件发生后禁止涉及色情和暴力的网络游戏外,我们能否加强源头评估和控制,将可能危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门外”?我们能为不同年龄和群体的用户建立一个游戏分级系统吗?加强监管,创新手段,不仅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网络空.的必然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一些家庭过于墨守成规,这引发了“青少年反叛”,无形中把孩子推向了网络游戏;一些家长本身就是“游戏迷”,给他们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负面的榜样。一旦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沉迷于游戏,他们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并没收终端,要么干脆把孩子送进“网瘾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的效果非常有限。与其一味地批评游戏,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地改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多样化的爱好,通过增加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增加假期的乐趣,促进他们的健康,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上升到下一个层次的过程。当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时,游戏的吸引力自然会减弱。
事实上,不仅是儿童,许多成年人也沉迷于游戏;让人们上瘾的不仅仅是特定的游戏,还有不可抗拒的虚拟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成瘾比游戏成瘾更普遍、更有影响力,它正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入“数字亚健康”。许多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家人多。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在微信朋友圈里制造“生活中的赢家”的假象,在网络电视剧的“粉色世界”中寻找一种替代感,在刷短视频的兴奋中驱散孤独和焦虑...对于个人来说,如果网络跨越了现实的界限,它不仅会失去时间,还会失去他们自己、他人和社会之间更为有形的联系。
数字时代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隐藏着风险和挑战。展望未来,只有进一步增强反沉迷意识,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0日05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