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8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合肥3月12日电(记者周畅)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了解到,安徽大学茶叶与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宁敬明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计算机视觉系统,建立了一套红茶“发酵”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精确、定量的特点,可在1分钟内进行判断。最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杂志上,标题为“利用近红外光谱和计算机视觉对红茶‘发酵’程度进行智能综合评价”。

我国学者建立红茶发酵量化判别模型

红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中发酵是红茶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扭曲的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既有茶叶内含物的化学变化,也有外观的物理变化。发酵不足或过度会影响红茶的质量。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正确判断红茶的发酵程度非常重要。

目前,红茶在生产加工中发酵程度的判断完全依靠人工经验。生产者通常根据叶子的颜色和气味进行主观评价,缺乏量化的评价标准。操作人员的经验、心理状态、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评价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不一致,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因此,准确定量地判断红茶的发酵程度是制约红茶标准化加工的技术瓶颈之一。

宁敬明的团队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茶叶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监测茶叶外观和颜色的变化。基于信息融合和化学计量学,建立了判断红茶发酵程度的模型。该模型具有精确、定量的特点,可在1分钟内判断。该技术应用后,将提升茶叶加工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也为其他农产品的标准化加工提供参考。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我国学者建立红茶发酵量化判别模型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