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6字,读完约3分钟
中信。重庆,7月6日(马家鑫)头盔没有扣好,以发出预警,红外线危险识别,自动洒水降尘...随着重庆“智能建筑工地”建设的推进,物联网等大数据、智能、bim集成应用与建筑工地深度融合,建筑工地长出了“眼”、“耳”、“鼻”、“口”,可以看到违规行为,听到噪音
2018年6月6日,“科技助建筑,智慧促发展”在重庆举行,观摩重庆智慧建筑示范工程龙湖玉湖一号工地。
据悉,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持启动了2017年“智能现场”项目,将两江新区列为集中试点区域,明确了门禁刷卡、粉尘监控、远程视频监控、施工升降机、危险工程等“智能应用”五大技术标准,完成了“智能现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明表示,智能施工现场是指通过系统平台、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使施工现场具备视觉、听觉、嗅觉和逻辑分析的能力,并通过信息技术对现场情境进行准确、实时的控制。
重庆智慧工地示范工程——龙湖玉湖一号工地观察。钟鑫摄影:“智慧繁荣是建,智慧悲哀是建,而建筑业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智慧工地是关键。”李明表示,智能建筑网站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触发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并迅速渗透到建筑行业,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它能有效促进建筑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三大转变,提高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动能;它可以进一步推动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
记者在施工现场施工区域看到,施工现场安装了电子监控显示屏,清晰显示当天施工现场的pm2.5、粉尘、噪声等实时数据;大型特种设备如电梯和塔式起重机需要通过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来操作;塔式起重机还配备了一个“黑匣子”,以防止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偏差,黑匣子将给出预警。
在观察现场时,一名工作人员示范摘下安全帽。现场广播中响起“如发现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请立即佩戴安全帽”的警报声,并向管理人员手机发送预警信息进行提醒。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现场有9个摄像头可以“抓人”和“说话”,保证不戴安全帽等不规则着装不会变成“漏网之鱼”。
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湖依托“智能现场信息管理平台”,从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程智能介入,对每一个建筑单元进行标识,依靠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利用大数据对施工过程进行电子化控制,实现每一户建筑数据的可追溯性。这就像把一个智能大脑放在整个网站上,可以看到、听到和说出。
截至目前,重庆市两江新区共建设了246个“智能建筑工地”,其中包括46个“智能建筑工地”示范工程,率先构建了中国“政府、企业、项目”三级联动的建筑管理模式,实现了对施工进度、人员和劳动力、质量和安全、设备管理和绿色施工的在线监管。
李明介绍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建筑业将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2000个“智能建筑工地”。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探访重庆智慧工地:互联网+大数据让工地变“聪明”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