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46字,读完约8分钟

5月17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Visionox第六代全柔性amoled屏幕电子书在河北省固安市投产。

新华社记者王小社

图为1991年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摩梭人在看传统的阴极射线管电视。

(数据照片)

图为7月30日,宁蒗市永宁镇洛水村的摩梭人格瓦·平措(左一)一家在看液晶电视。

新华社记者胡超照片

屏幕是我们每天观看时间最长的东西之一,但多年来,中国电子行业一直笼罩在“缺少核心和屏幕”的焦虑之中。从改革开放初期彩色电视显像管的辉煌本土化,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液晶显示屏领域的重新崛起,“中国屏”的惨痛历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追求自主技术创新的奋斗史。

技术替代风暴来袭

中国的彩管行业曾经崩溃过

2004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有一点寒冷。这是马金泉执掌彩虹集团的第四年。虽然他已经600多岁了,但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五大crt(阴极射线管)彩色显像管企业的负责人并没有等到退休,而是在今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投资6亿多元引进日本日立公司的超大屏幕显像管生产线(K线)。

当时,6亿英镑是一笔大投资。你知道,彩虹集团2003年全年的净利润只有6.8亿元。但马金泉对这一奢侈品购买仍有信心,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对彩电的需求远未枯竭。改革开放20年来,彩电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人更好生活的代名词。虽然lcd(液晶平板显示器)技术最近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它的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如果你有一台彩色电视机,你必须有一个彩色显像管。这是历史和现实共同告诉马金泉的真理,“crt至少可以辉煌十年”。

“中国屏”:在荆棘中闯出路

然而,兴奋和麻痹的彩虹从来没有想到平板显示器取代crt显像管的技术替换风暴已经来临。

残酷的现实甚至不能等到2004年的日历被翻过。12月,国内所有彩电企业打出平板彩电的旗帜,crt彩电销量大幅下降,全国彩电行业库存同比增长367%。仅仅三个月后,彩虹集团的员工发现他们高价购买的生产线已经成为过时的设备。彩虹公司的一名员工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去日本拆k线时,日本员工流着泪说彩虹公司捡了一个大便宜。“事实上,人们会假惺惺地流泪。”。2005年,彩虹集团净亏损5.5亿元。从未完工投产,却耗尽了企业全部活力的k线,也成了彩虹员工口中的“坑线”。

“中国屏”:在荆棘中闯出路

彩虹的故事不是这样。业内一位高级经理回忆道:“当许多外国制造商确信一定有新的东西要取代,而不能再做crt时,中国仍在赶时间。”在这场风暴预警的前夕,几乎所有中国彩管行业的决策者都下了错误的赌注。

2003年底,中国最大的玻壳制造商河南安财集团斥资近5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康宁公司的9条玻壳生产线。生产线没有组装,企业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004年,tcl完全收购了汤姆森在欧洲的crt彩电业务,导致连续几年亏损...

因此,随着液晶面板的快速发展,国内彩管企业正在迅速消亡。从2007年到2012年,中国曾经著名的“八大彩管厂”相继破产,中国的crt行业在几十年的辉煌后成为历史。更致命的是,液晶显示器取代阴极射线管使中国彩电行业再次陷入对外国供应商的高度依赖。

为了防止中国企业的竞争,外国液晶平板制造商甚至不到中国来建合资工厂,中国彩电企业所需的平板电视屏幕必须全部进口。中国花了20年时间才在本地创造了彩电行业95%的价值链。如今,过去20年积累的优势已经丧失,中国电视机近80%的销售利润又被外国厂商攫取。2007年4月,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的娄勤勤深感悲痛地表示:“目前国产品牌平板电视的形势令人担忧,不亚于中国彩电产业化之前。”

“中国屏”:在荆棘中闯出路

风暴中的诺亚方舟

BOE的“意外”崛起

似乎有一个数字是未知的,2003年已经成为中国显示器行业决定其命运的关键一年。

今年,"八个彩色显像管厂"开始接管外国企业的负担,并继续扩大crt生产能力。同年,鲜为人知的BOE借亚洲金融危机之机,成功收购现代集团液晶业务,正式进入液晶平板显示领域。

相比之下,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为什么“八彩管厂”误判形势,被技术替代的风暴所震惊?然而,BOE能够提前展示其液晶平板业务,而且当它处于风暴预警时,它已经坐在诺亚方舟上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光变》一书的作者冯路教授认为,过度依赖引言是误判的根本原因。“大规模引进不仅抛弃了原有的技术基础,而且使中国彩电行业成为只引进现成技术而不发展技术的行业。”冯路表示,没有参与新技术(平板显示技术)开发的企业无法提前预测行业发展方向。

但是,BOE对技术替代的敏感来自哪里呢?BOE董事长王东升表示,这只是因为BOE经历了这样的“创伤”。

BOE,原名北京电子管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对电子管的技术替代,一度繁荣的北京电子管厂在改革开放后衰落了。

正是由于第一次替代危机的惨痛经历,BOE领导层一直担心下一次替代危机,从而确立了“难以生存者”的概念,强化了BOE必须积极参与技术变革、独立掌握技术的信念。因此,早在1994年crt如火如荼的时候,BOE就成立了一个平板显示器前期研究小组,专注于新的显示器行业,这也为其在2003年的精确选择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BOE对自我掌握技术的信念使其避免了对进口技术的过度依赖。与彩管行业“中外合资、引进生产线”的常规做法不同,BOE选择了“海外收购、自主建线”的模式。在2003年收购现代液晶显示器业务后,BOE在2004年凭借被收购企业(125名韩国工程师)的技术实力,立即在北京亦庄建设了第五代生产线。这条自建生产线也成为BOE最具原创性的技术学习平台。在这里,BOE培训了2000多名当地专业工程师,成为当时中国同行业中技术最全面、经验最丰富的最大技术团队。

“中国屏”:在荆棘中闯出路

BOE模式的成功也给其他制造商带来了希望。天马微电子于2006年在上海独立建造了一条4.5代生产线;2010年,tcl集团与深圳联合成立了华星光电。在从台湾招聘的200多名工程师的帮助下,华星光电在深圳设计并建造了液晶面板8.5代生产线。

如今,自主线路建设模式的实践者BOE、华星光电和天马微电子已经成为中国液晶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

新一轮技术变革即将到来

中国显示器行业的前景如何?

今天,全球显示面板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从液晶显示器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中国企业再次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

2012年初,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回顾当年收购汤姆森的教训时说:“我们收购的时候,错过了一件事,那就是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等离子平板还是液晶平板,当时更多的人认为是等离子。我们认为汤姆森的背投比等离子更好,结果他被捆住了脑袋,损失了一大笔钱。”

那么,中国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公司会不会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再次误判,并“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2017年10月26日,一条轰动业界的新闻给出了答案:BOE第六代柔性amoled显示屏生产线正式量产。这是中国第一条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继三星之后的全球第二条生产线,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新一轮LCD行业技术变革的最重要参与者之一。

纵观全球液晶面板行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日本和台湾企业似乎思路不清,缺乏后劲。最新的柔性屏幕基本上只在中国和韩国市场,而三星在oled屏幕上拥有绝对优势。中国在大屏幕液晶电视领域的份额越来越大,BOE在2017年首次超过韩国三星和lg,成为显示屏发货量第一的国家。在用于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中小型液晶显示屏领域,韩国和日本企业仍有优势,但中国也在努力逐步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一个生动的例子是,BOE今年3月进入苹果供应链,成为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供应商和苹果手机oled屏幕的观察对象。

“中国屏”:在荆棘中闯出路

谁属于液晶显示领域的未来?对此,冯路教授表示,高技术产业竞争的成败不在于短期内的技术水平,而在于能否以足够的利润支持持续的技术研发。他认为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有足够的后劲。“任何行业的竞争法则都是一样的:退居高端只能是死路一条。”

然而,中国企业正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将韩国和日本企业挤出低端市场,并凭借其在低端市场的循序渐进和缓慢积累,为高端市场的技术开发提供无穷无尽的能量。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中国屏”:在荆棘中闯出路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