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悄然更名为一年前推出的“无限套餐”,备受争议的“无限套餐”一词终于被叫停。对于运营商来说,这是停止用隐藏的限制性条款误导消费者、不耍“聪明”、切实履行“提速降费”承诺的正确途径。

“无限”中有“常规”

自2017年初中国联通推出所谓的“无限流量”冰淇淋套餐以来,多家运营商纷纷效仿,试图提供类似服务。口号是让用户以更低的单价使用移动网络服务。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发现该套餐并不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流量无限”。当流量使用超过定量上限时,4g网络将会变慢。在极端情况下,用户甚至会与网络断开,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移动网络使用。

运营商“不限量套餐”更名  消费者需提防新陷阱

事实上,“无限”是假的,“文字游戏”是真的,但事实上它们都是运营商的宣传套路。

此前,在“无限套餐”的宣传内容中,涉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降速到达”提示被故意弱化,很多用户并不知道流量超过一定量后会变慢。即使在宣传内容中,这种用户提醒也只是以小字体存在,对消费者的提醒不到位,这是导致大量用户投诉的关键。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微信公众账户上发布了一条特别信息,要求基础电信企业规范“无限套餐”的宣传行为。正如新闻中所提到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行为,营销和宣传应该真实、准确,并有明确的标记。对于需要用户注意的事项,如资费计划的限制条件和有效期等,用户必须履行提醒义务,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确保用户清楚地了解消费。"

运营商“不限量套餐”更名  消费者需提防新陷阱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指出,此前三大运营商的“无限套餐”名称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虚假宣传;然而,运营商使用大字体突出“无限制”,小字体提醒“放慢数量”,这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做法相当于隐瞒事实,在合同中并没有以重要的方式提醒消费者相关的限制性条款。

消费者需要警惕新的陷阱

俗话说,“你买的不是你卖的”,意思是聪明的消费者很难赢得商家。然而,消费者不能无所作为。虽然很难确定“常规”,但消费者应该尽力防止被愚弄。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应该通过合法的投诉渠道保护自己的利益。

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运营商在公开场合“频繁行动”并不罕见,但他们必须遵守法律底线。邱常宝说:“推出各种套餐,应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充分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并尊重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运营商能够获得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他们只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忽视消费者的利益。”

更名后,“无限套餐”开始向人们展示“想象套餐”等名称。也有消费者担心,在“常规”逃脱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陷阱”。

邱认为,要想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可以考虑在保护消费者投诉渠道的同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运营商新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他们可以在举报后获得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普通人参与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动。

应履行承诺,严格监督

邱认为,运营商要认真履行“提速降费”的承诺,诚信经营,把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消费者通过各种惠民措施,真正感受到了网速更快、资费更低带来的好处。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通过“提速不提价”、“不清理流量”、“取消长途和漫游语音通话收费”等措施,我国宽带用户和移动通信用户的单价分别下降了90%和83.5%。大多数用户实际上已经享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运营商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须放弃促销和营销中“玩套路”的惯性思维,真诚地对待用户。

运营商“不限量套餐”更名  消费者需提防新陷阱

对于监管当局来说,面对运营商的“七十二变”,他们应该更加灵活地“采取预防措施”。扩大相关监管的范围,使各种“转型”的新花样隐形,迫使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尊重消费者。

取消“无限套餐”并不是一个大的进步,但也可以被视为运营商反思和纠正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在我们知道结果之前,时间将会检验它的有效性,以及它是否能在未来表现出更多的诚意。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运营商“不限量套餐”更名 消费者需提防新陷阱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