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刘石平)当地时间3月21日,“震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天秀热液区观察到大量死烟囱,这与横卧的蚕区热液区冒着“黑烟”的大型硫化物烟囱形成鲜明对比。随着第11次潜水任务于23日完成,中国海洋38号第一段航程的海上作业也告一段落。
死亡烟囱显示深海热液区的兴衰
“蛟龙”在这一段的第10次下潜最大深度为3548米,在水中停留10小时16分钟。
“蛟龙”号第一次下潜时,只观察到一个低温烟囱群。只有在调查区域,倒塌的死烟囱随处可见,白色的贻贝残骸散落其上,见证着深海热液区的兴衰。
“蛟龙”在天秀热液区沿测线进行了调查和观测,用地热探针测量了沉积物的地热梯度,完成了测深侧扫微地形测量,获得了矿化围岩、热液硫化物等样品。
“天秀”位于印度洋西北部卡尔斯堡海脊中央裂谷南侧的裂谷壁上,是该剖面最南端测量位置的热液区。
据该航段的首席科学家韩说,中国科学家在之前的海洋考察中已经在该地区观察到了几个倒塌的死烟囱。本次潜水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的调查结果,初步了解了该热液区的硫化物分布,为后续科学研究中的进一步调查和精细采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11次潜水中发现了两个活跃的热液喷口
“蛟龙”在这一段的第11次潜水最深3555米,在水中停留9小时39分钟。在天秀热液区沿线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两个活跃的热液喷口,热液喷口流体的最高温度为307℃;获得了热液硫化物、地幔岩、短柱状沉积套管、热液羽流和热液盲虾样品。
韩表示,“天秀”期间的两次深潜调查为研究超镁铁质热液系统中硫化物矿化、资源潜力和热液生物连通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天秀热液区是中国科学家在2015年发现的。尽管外国科学家以前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许多调查,但没有发现热液喷口。
海上作业的第一阶段结束并返回
该航段的现场指挥于洪君说,本次航行的第一个航段是“震龙”号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潜水,在卧蚕、大屯、天秀等热液区进行了11次潜水。本次调查工作首次获得了西北印度洋海脊的热液流体样品,收集了有价值的视频数据和地质生物样品,并多次测量了活动热液喷口的温度,最高温度达到358℃,突出显示”,
同时,自3月2日“震龙”号潜水作业由见习潜艇艇员杨一帆独立驾驶以来,我国第二批见习潜艇艇员第一轮独立驾驶作业已经完成。六名学员均熟练驾驶“蛟龙”号,并在复杂的热液区环境中成功完成预定的潜水任务。
于洪君认为,在潜水过程中,面对搁浅值增加、机械手故障等突发情况,受训潜艇反应冷静,反应迅速,处理得当,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具备独立承担潜水任务的能力。
目前,“向阳红09”号已经和“小龙”号一起返航。根据计划,“向阳红09”将于4月7日在海南三亚停靠,结束本次航行的第一站。人员轮换和物资供应后,去南海执行第二次航行的任务。
“海洋38号”航次于今年2月6日从青岛启航,共分三个航段,对西北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洋资源和深海锋进行了124天的科学考察。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蛟龙”号在天休热液区发现大量死亡烟囱体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