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2字,读完约8分钟

我希望松果电子越来越好~ ~

这篇文章是由毛授权我黑马委员会委员发表的。

小米做了一个核心。对于产业链中的许多合作伙伴来说,它可能是五种口味和各种口味的混合。在这里,我想跳出谁对谁好谁对谁不好的特定模式,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核心建设意味着什么。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来看,半导体产业从欧美向亚太转移的趋势相当明显。2015年,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avago收购博通,微芯片收购atmel,高通收购csr。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工艺进化的成本越来越高,欧美半导体制造商通过并购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

在欧美,半导体行业被视为夕阳产业,半导体公司一直无法获得高估值。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美国ibs的数据,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从2009年的47%上升到2014年的84%;彩电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从2009年的45%上升到2014年的66%;个人电脑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从2009年的58%上升到2014年的81%。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技术薄弱,大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我们使用了全球25%的芯片,购买了全球50%以上的芯片,但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还不到10%,仍然落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差距正在扩大。(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建立了规模达10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紫光集团将展讯公司私有化,合并并成立了紫光展锐,并在国内外半导体市场掀起了一股收购狂潮。高通公司还开始与贵州省政府进行战略合作。Amd和英特尔也在本地化的基础上与国内制造商合作。但是,去年我们看到有些东西不花钱是买不到的,紫光的几次海外并购都被封杀了,这让我们看到了通过并购获得尖端技术的难度。这有点像格力电器的董明珠经常提到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格力电气还大力开展独立研发,此前赴日本收购三菱电气的多合资中央空通技术遭到拒绝。中国的芯片产业也需要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小米核心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从手机行业的发展来看,这是新一轮的垂直整合。

最早的手机是摩托罗拉生产的,这是一个垂直整合的时代。当时,摩托罗拉的手机使用自己半导体部门的芯片。在2g时代,移动通信市场开始进入横向分工阶段,包括手机芯片、手机和基站。诺基亚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无法获得摩托罗拉提供的手机芯片,于是他们转向德州仪器,这也帮助德州仪器实现了辉煌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手机芯片市场,包括英特尔、高通、马维尔、联发科技、三星等芯片制造商都参与了手机芯片的研发,这使得横向分工模式达到了高潮。近年来,随着iphone /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兴起,芯片公司正面临新的洗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飞思卡尔(Freescale)和马维尔(marvell)已退出这一市场。剩下的手机芯片厂商主要是高通和联发科技。每个手机公司都依赖高通和联发科技的芯片供应。随着谷歌新安卓系统的发布,推出的手机也差不多了,越来越难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原有的横向分工面临着新的市场竞争形势的挑战。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每个手机公司都想推出自己独特的功能,只有通过自己的芯片才能实现差异化。因此,苹果制造自己的芯片,三星制造自己的芯片,华为也制造自己的芯片。现在,小米也推出了自己开发的芯片,加入这场战斗。手机市场有从横向分工向纵向一体化转变的趋势。

小米有自己的芯片。这对高通联发科技等芯片制造商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联发科技高管曾表示,手机公司制造自己的芯片不划算,这表明联发科技对小米自制芯片的恐惧。

当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小米在芯片上经历了许多波折。众所周知,小米一直以来都是高价位、低价位,高端芯片不能绕过高通。为了获得高通的议价能力而不受制于他人,小米也尽了最大努力。Mi-3使用tegra4-4扮演高端角色,这给自己的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必须付出才能突破的代价。然而,英伟达产品无法与高通竞争,因此它们必须在Mi 4和Mi 5上被取代。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红米使用联发科技芯片,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然而,在出货的关键时刻,联发科技无法保证小米的供应,却在不同手机制造商之间取得了平衡,这也让小米感到不安。由此可见,关键部件是由人控制的,这是挂在各种手机制造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卡在脖子上。更重要的是,有一家三星公司同时生产手机和零部件。相比之下,华为把李晶当成了棋子,相比高通和联发科技,李晶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此外,华为可以通过自主开发的芯片控制产品的发布节奏,从而避免与其他厂商争夺机器芯片的时间表。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有人可能会认为,小米开始自己制造芯片是因为受到华为的刺激,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事实上,早在2012年,小米就有了定制芯片的想法。当时,小米的手机刚刚获得市场关注。

郭颂电子首席执行官朱令曾是小米bsp团队的负责人。他迫切需要定制芯片,以更好地满足小米的需求。他负责松果芯片的设计,能够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软件层面对芯片提出要求。毕竟,芯片是为运行软件而设计的,硬件设计者不像芯片用户那样了解芯片的功能。他可以带领团队确保设计的芯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小米追求终极用户体验的体现。另一位电子的将军叶,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熟悉linux社区开发的人可能会对叶从powerpc平台移植arm平台上最早的设备树代码印象深刻,这引起了很大的社区争议。松果的软件能力可见一斑。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郭颂电子的合作伙伴是连欣科技,这也是一个老芯片公司,属于大唐半导体。众所周知,大唐是td-scdma标准的发起者和核心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小米与连欣科技合作推出的红米2a在市场上获得了数千万的出货量,表现良好。移动市场中的调制解调器赢得了世界。在全国范围内,能制造调制解调器的制造商并不多。展讯和Rideco为许多手机制造商供货,现在他们合并为一家公司。他的李康属于华为。中兴微电子近年来一直保持沉默。只有连欣有真正的现代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经验。小米与连欣合作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基带相关专利和技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关于连欣持有郭颂49%股份的传言可能是不真实的,只需要简单的验证。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制造自己的芯片这么容易吗?许多人会问。

事实上,芯片设计已经标准化。在arm和其他知识产权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芯片设计的门槛已经降低,这与10多年前独立cpu领先的时代相去甚远。只是很多人长期被中国缺乏核心和灵魂的宣传所迷惑,觉得芯片领域神秘而高科技。事实上,从2014年第四季度郭颂团队成立到拿出第一个芯片,不到一年的时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并没有立即推出基于松果芯片的小米手机,所以华为近年来率先以中国核心作为卖点,大卖了一笔。想象一下,如果小米在去年这个时候推出自主开发的芯片,手机市场的趋势会是什么?不过话说回来,制造手机芯片很容易,但做好却很难。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对于小米来说,自主开发的芯片一方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平衡高通和联发科技等芯片供应商。有了自主开发的芯片,手机公司不必等待高通或联发科技的芯片,而是根据芯片制造商的路线图推出新产品。相反,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节奏,选择合适的时间推出自己的产品。这是摆脱手机制造商同质化竞争的一个方向。让我们看看世界一流的手机制造商,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芯片。苹果、三星和华为都在制造自己的芯片。

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可以说,只要你想在手机领域有所作为,自主开发的芯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差异化方式。否则,每个家庭都使用相同的芯片和相似的运行分数。无论ppt有多漂亮,它都掩盖不了同质化竞争的本质。

郭颂电子自主开发芯片之路才刚刚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困难和障碍等着他们去克服。这就像中国制造的道路,从模仿到创新,从整机到关键部件。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必须追求规模效应的产业!这是一个必须扔钱的行业,扔大钱,并继续扔大钱!投资者必须有资金、耐心、足够的毅力和短期投资目的,这样他们才能停下来。

我们期待中国企业在半导体市场取得新的突破,也期待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我希望松果电子越来越好~ ~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小米造芯背后:蓄谋已久的必然选择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