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5字,读完约3分钟
如今,手机应用软件种类繁多,满足了用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然而,也有一些假冒和恶意的APPs,它们在各种新奇功能的伪装下窃取用户信息。当用户安装应用程序时,恶意扣款、隐私泄露和其他安全风险早已根深蒂固。
北京市民郑(音)发现,每次他安装app软件时,都会收到提醒信息,比如“允许软件读取通讯录和日志”、“读取大致位置或精确位置(gps)。”事实上,许多应用程序在其预安装用户协议中提出了访问用户个人数据的可能性,甚至一些具有天气预报和手电筒等单一功能的软件也应该阅读用户的电话簿和短信。
行业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腾讯发布的2016年手机安全报告中,52.1%的用户认为用户协议是霸王条款,只能选择同意。另外26%的人觉得他们看不懂,所以他们从来不看,他们只同意条款。
对于用户来说,一些应用会读取手机中的照片、电话和其他信息,这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甚至会导致用户的银行卡号码和密码被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李表示,应该允许用户在应用用户协议中查看阅读用户数据的不同选项。
面对滥用个人信息造成的危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和商业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明确了应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至少足够、明示同意、目的明确、安全和诚实表现。“最少”意味着应用应该只处理与处理目的相关的最少信息。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聊天应用程序必须打开位置信息,甚至给孩子提供指导和培训的应用程序也必须读取位置,一些驾驶考试应用程序必须调用通话记录。一些应用程序在违反规定读取用户信息后,会将这些重要信息随意用于其他目的。
在滥用权力的背后,它涉及到当前应用程序使用的商业逻辑。据业内人士称,在免费提供应用后,后续的实现模式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这需要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收集的数据越多,营销价值就越高。
如今,大量应用允许用户通过微信、qq、微博、电子邮件和其他账户密码直接登录。首都互联网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成员谢俊泽表示,这种登录方式的安全性令人担忧。
“现在许多社交软件账户都与银行卡相关联,知道账号的人越多,你的货币密码被破解的几率就越大。”谢俊泽表示:“如果用户不想被招募,就不要轻易使用微信、qq等账号登录一些来历不明、没有权威认证的软件。”
如今,移动应用,尤其是安卓移动应用,与第三方开发者混在一起,假冒软件满天飞。谢俊泽认为,目前管理部门对第三方开发商的监管稍有欠缺,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措施,明确违规开发商的处罚规则和退出取缔机制。
北京日报,4月12日,第11版
记者赵鹏
这份报纸被删节了
人民日报(2017年4月13日,第10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APP 还我勾选权(阅报)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