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6字,读完约8分钟
目前,在中国20.25亿亩农村的沃土上,孕育、生长、积累着许多“独角兽”。我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和产业巨人将会诞生。
本文由刘匡(微信号:刘匡110)向刘匡的《我是黑马》投稿。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讨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知识支付等热门话题时。他们不知道,中国135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土地正在发生更深更广的变化,以燎原之势传播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影响并继续影响着占中国总人口50.32%的6.6亿农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广阔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理念的渗透,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呈现出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快速流通的趋势。加上政府不断推出互联网+农业政策,互联网与农业之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
因此,在现代农村社会,出现了一批懂得技术、能在新时代经营的农民。这些人在传统农业中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管理,成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据悉,在未来5-8年内,中国农民的大规模生产规模将在500万至800万之间,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非常可观。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三大好处。
首先,结合互联网,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扩大。一方面,从产品流通的角度来看,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世界各地销售产品和山珍海味,拓宽销售渠道的市场,进而促进农民的生产和收入,以对称的信息最大化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从大农业流通的角度来看,商家(2b)主要依靠渠道,而消费者(2c)更注重平台。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的升级,农产品互联网平台的附加值将越来越高。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结合,农业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农民可以在线购买土地、在线选择合作伙伴、指定种植方法、在线管理土地、在线分发订单、查看土地的实时照片和视频、跟踪分发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历史记录等。随着互联网的深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现代生态农业已经开始从o2o向b2c转变,B2C是一种借助农业网上购物中心的新型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第三,结合互联网,农业资本可以有效地流通。农业是一个对资本有强烈需求的行业。种子、农药、化肥、农膜以及农业生产、加工和运输机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长期以来对农村地区的财政供给明显不足。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商人的商业模式、资本流动和周期知之甚少,因此无法提供一般的贷款服务。而且,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很长,一般的工业贷款产品不适合农村商人。此时,网络金融已经成为破解农村金融的关键入口。互联网开放平台和资源整合的优势使农业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无缝连接,消除了资产端获取客户、担保和风险控制的成本,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由此可见,互联网上的生态农业平台不仅开辟了农业生产、供应和营销的产业链,也拓宽了农业发展的空空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网络+进入了农村,万亿农业迎来了新的机遇。这块蛋糕看起来很好吃,但不可忽视的是,没有强大的规模投资和管理力量,它是很难吃的。
尽管前景看好,但推广互联网的挑战更加艰巨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生产、渠道和市场(即上游、中间和下游)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
(1)上游:农业生产分散,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落后。
(2)中游:运输成本高,时效性低,中间流通环节多。
(3)下游:用户体验需求上升,市场供求调节缓慢,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农民基础,大农业和小农经济仍处于并存阶段。小农经济的传统和维护农村稳定的思想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大多数农民缺乏竞争力。在政府不断向农业领域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问题:水土不服和低手。一些新技术已经进入农业领域,但它们见效缓慢,不能被广泛认可。一方面,一些农民急于求成,不愿冒险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不能真正认识到技术应用的前景,高技术应用是没有根据的。
其次,众所周知,互联网o2o的核心在于去中介化,减少流通环节,然后降低销售价格,其中涉及经销商和代理商。然而,在农业材料领域,落入制造商口袋的利润很少,大部分利润点集中在中间流通环节:各级经销商。由于他们靠这个谋生,制造商也不得不依靠中间环节来做销售和服务,甚至财务预付款和结算。当一些去中介化威胁到他们的存在时,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反应。农业材料制造商在进行电子商务时无疑会大发雷霆。因此,避免与传统环节的直接收费是一大难点。
此外,当农业站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它也将面临一个大的瓶颈,即物流。首先,种植蔬菜和水果的物流效率可以保持新鲜。第二,农业的生活物流。据报道,目前中国快递业没有生活物流服务。
最后,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一些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购买农产品时更加谨慎,这也导致人们购买进口农产品的意愿更加强烈,国际产品一度被倾销。但是,由于考虑到减少农业人口数量,中国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倾销和反倾销措施,市场供求调整相对缓慢。
既然有如此多的挑战,第三次农业技术革命迫在眉睫。继铁、化肥和杂交育种技术的使用之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无疑将为中国现代农业创造新的未来。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优质绿色新将是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重点,即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和生态。可以看出,中国农业未来将迎来更多的变化。
一,农地政策的效率
要实现农业产业的供给侧转型升级,就必须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土地纳税方式,可以避免土地浪费、废弃和低效种植。然而,这与农业税不同。为了避免乱播种子吃补贴的行为,使低效利用土地得不到国家补偿,而高效利用土地又能得到国家全额补偿,采取农村农地流转和持有实行分税制并配合适当的免税政策可能是可行的。
二是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和分层化
一方面,互联网+农业经济将部分解决农产品价格倒挂问题。农产品分等级销售将成为常态,高端进入高端,低端进入蔬菜市场。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来,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遭遇与小商品流通渠道经营者同样的命运:被淘汰。总的来说,流通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分层化的趋势,电子商务渠道迟早会建立起来。未来,农产品流通将主要是专业蔬菜市场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向特定消费群体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三,农业品牌
在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市场将加速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转变,品牌农业将迎来大好机遇。品牌农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有两大选择。一是将绝大多数非品牌消费者转变为品牌消费者;第二是将竞争对手的消费者转变为自己品牌的粉丝。无论你选择一组还是两组,前提都是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控制和质量。
从丁磊早期养猪到中粮集团的整个产业链布局,联想控股高调进军农业,以及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和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品牌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可见农业品牌在开拓国内市场、拉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第四,农业生产模式升级为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引领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通过移动平台或计算机平台使用传感器和软件控制农业生产。显然,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改变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观念以及组织系统的结构。目前,我国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2∶1,发达国家一般为4∶1。中国可以借鉴日本发展智能农业的经验。
在日本农业中,97%的日本农民的菜地不到3亩,农产品的供应高度依赖进口。这与中国小农经济的结构非常相似。根据日本发展智能农业的特点,首先,政府应开发农场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时监控和指导农业发展;其次,逐步完善农资和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系统,让智能生产推动农产品标准化;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智能冷链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准确理解供需信息,指导企业管理。
据中信证券估计,未来中国农业发展一旦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市场将会大大扩大,预计将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目前,在中国20.25亿亩农村的沃土上,有许多独角兽在孕育、生长和积累。我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和产业巨人将会诞生。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互联网附体后 中国农业会如何蜕变?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