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绿色是风的尽头——看防灾减灾的“黑色技术”

新华社记者

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小型防爆消防机器人;不时监测气候变化的气象站和遍布湖泊的信息官员;海洋卫星、浮标和其他海空综合监测网络...

12日是中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记者从许多地方的采访中了解到,防灾减灾装备的发展和灾害应对处置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新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用于防灾减灾的“黑色技术”也在重大灾害现场显示了其才能。

消防“机器人”

“嘣……”今年年初的一天,湖北省大冶市华兴玻璃有限公司厂区内传来一声巨响,一个储罐起火。近40辆消防车和急救车,以及全副武装的消防官兵,迅速投入战斗。

在这场接近实战的消防演习开始时,消防官兵迅速锁定被困人员,并成功救出他们。然而,坦克内的火势继续扩大,发生了二次爆炸,浓烟在空翻滚,坦克逐渐受损。这时,所有的消防官兵都从火灾现场撤离,几个消防机器人展示了他们的才华。

在离火源不到10米的近距离战斗位置,我看到5个距离近100米的高压水柱从消防机器人喷出,直接喷向火场中心,喷射流量是手持消防水带的8-10倍,就像空.的5条舞龙同时,泡沫灭火机器人灵活地进入罐火源的核心区域,扑灭高泡沫量罐的流动火。很快,燃烧的明火被扑灭了。

据报道,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防爆消防机器人。虽然它体积很小,不到1米高,1.8米长,但机器人就像一个小坦克,一进入火中就会显示出它的天赋。

大冶市消防中队队长刘告诉记者,在一些大规模的事故救援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地代替消防队员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不仅可以减少消防队员的危险,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事故现场数据参数,提高救援的针对性。

灾害提前监测网络

11日凌晨,洞庭湖平原部分地区出现冰雹。湖南省益阳市鹤山区农业局粮油站站长谭一大早就驱车前往农村。站在田里,他教农民如何科学地补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并组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向大多数农民发送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

洞庭湖平原历来是“世界粮仓”、“鱼米之乡”和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湖南省气象局局长潘志祥表示,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增加了对农业的威胁。湖南省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建立了洞庭湖气候中心,并在洞庭湖周围建立了1000多个自动气象站,以提高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他说,湖南还开展了农业气象“直接服务”,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

看看那些防灾减灾的“黑科技”

在益阳市桃江县的几个农业和蔬菜基地,记者了解到,经过最近几次大风袭击,这些温室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桃江县两优蔬菜合作社董事长刘义华告诉记者,由于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大家提前加强了温室管理,减少了灾害损失。

灾害监测系统在抗震救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云南建立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在10分钟内完成地震灾害的预评估."云南省地震局应急支持中心主任李永强表示,通过该指挥决策系统,地震部门可以准确掌握灾区及周边救灾力量的配置和分布情况,及时有效地调度救灾力量。

“海天携手”抗击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浪、海啸、赤潮、石油泄漏、海岸侵蚀……海洋灾害不容忽视。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专家介绍说,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空观测手段,包括海洋卫星、地面海洋环境监测站、雷达、移动观测平台、海啸地震台、视频观测系统、浮标、志愿预报船等。为各种海洋气象和海洋灾害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在南海,渔民和船员经常可以看到线轴漂浮在蓝色的海面上。虽然这些线轴并不奇怪,但它们是浮标系统,在海空综合观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由海底和海面组成。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直接放置在4000多米的海底,可以为南海海岸提供海啸预警。

在我国的海洋灾害防控体系中,也有一种防灾武器——移动式雷达波监测车,它“专找麻烦”、“老是遇到困难”。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专家表示,当台风和海啸来袭时,当其他车辆和人员远离海港和海岸时,这辆看起来像小型货车的检查车仍然停留在海岸线上,监控数据和视频被传输到指挥中心,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关键信息支持。

看看那些防灾减灾的“黑科技”

众所周知,海洋环境监测站和系统已在南海地区投入运行,并与卫星一起,建成了一个涵盖各种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报的“海陆空大网络”。(记者廖俊、梁建强、周楠、王攀、林碧峰)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看看那些防灾减灾的“黑科技”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1336.html